编者按
当全球生态治理面临复杂挑战,一场汇聚智慧的国际交流盛会在上海拉开帷幕。2025年6月23日,全球首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暑期学校活动在上海复兴岛隆重开幕(链接点此)。作为IUCN全新打造的分享NbS理念与案例的国际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嘉宾参与。
本次暑期学校以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围绕全球危机应对、城市与健康、海洋与海岸、金融与技术等多个与NbS密切相关的主题,精心设置近二十节课。通过理论课程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的立体式教学模式,带领国际学员实地参观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黄浦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向全球传递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生态治理的做法与经验。为更好的传播和推广NbS暑期学校培训成果,公众号特推出专栏,持续跟踪报道培训动态,形成系列文章。
随着复兴岛开幕式的圆满结束,NbS暑期学校正式起航。
6月23日-24日的培训课程上,国际NbS领域的顶尖授课专家齐聚一堂,从全球视角切入,深入剖析了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危机,强调NbS作为创新型生态治理的模式,能够以自然之力破解人类发展困境。
在理论讲解环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副总干事斯图尔特·马吉尼斯围绕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危机,阐释了 NbS的核心理念、原则及重要性,并重点提到NbS打破传统“单一问题单一解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应对多重危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案例分享环节也同样精彩纷呈。北京大学俞孔坚院士基于“海绵地球”的理念,以海南三亚东岸湿地公园、浙江金华燕尾洲、上海后滩世博文化公园以及曼谷班加科特森林公园等为例,生动展示了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生态基础设施在城市内涝防治和绿色生态网络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并强调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能够有效修复自然问题,生态修复之根本是让“自然做功”,并收获自然所提供的免费生态服务系统。“海绵地球”的理念不是仅局限于城市,而是应当延展至整个流域和国土治理。
随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高级项目官员冯琛详细介绍由华泰基金支持的“一个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作为多方协同共创的典型范例,其成功经验在于充分联动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累计修复长江岸线超千公里,让“母亲河”重现生机。
此外,课程还围绕IUCN全球标准的实践应用,以及如何通过NbS推动政策战略协同展开研讨,全方位勾勒出NbS的实践路径,为学员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治理方法论。
6月23日下午,培训课程安排了一场实地考察活动。授课专家和学员们一同前往杨浦滨江,零距离感受了NbS理念应用在上海的鲜活实践成果。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引,上海在贯通改造提升“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中,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将更多更好的滨水资源留给人民群众。
其中,杨浦滨江“绿之丘”,这座由保留烟草仓库改造而成的生态地标,以独特的建筑形态与生态功能融合,成为学员们关注的焦点。漫步滨江,工业遗迹与葱郁绿植相映成趣,昔日的货运码头已变身市民休闲、生态科普的公共空间。外籍专家和学员们穿梭其中,不时驻足拍照,对“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赞叹不已。
考察过程中,授课专家和学员们围绕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公众参与机制等关键问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一位外籍学员激动地说:“上海巧妙地将历史记忆与生态保护结合,这种创新思路为我们解决城市更新难题提供了新方向!”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考察,更加感受到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张玉鑫局长在开幕式提到NbS上海案例-滨水生态岸线的治理成效,“一江一河”两岸不仅是人口高度密集的滨水空间,更是承载城市生态基底与历史人文记忆的关键载体,上海在生态治理中展现出的责任担当与创新魄力,令人钦佩不已。
当漫步在工业遗址公园之中,穿行于历史与现代交融间,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更新与变化,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历史由人民创造,未来由人民共享。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