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根据嘉定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推进会部署安排,区精神文明办联合区融媒体中心,会同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族宗教办、团区委等相关部门,聚焦红白事移风易俗宣传引导,6月29日起推出“我嘉新风”系列报道。通过反映婚姻、殡葬领域的典型案例和民生政策普及,挖掘移风易俗经验举措,倡导形成社会文明共识。
“老张,有多出来的菜品都打包回去啊!”“采纳了你的建议,我们这25桌,大家都吃得恰到好处,基本没什么浪费。”
近日,徐行镇小庙村的农村餐厅内一派喜庆景象,村民张先生的儿子迎来了婚礼。这场婚礼正是小庙村移风易俗、倡导节俭新风尚的一个生动缩影。
据张先生介绍,经村里红白理事会成员细致引导,他了解到如今村内办宴已摒弃铺张浪费的旧习,“从咨询餐厅起,理事会就主动对接,还提供其他村民的办宴规格参考,既实惠又省心,省去了不少繁琐流程和费用。”
理事会成立后,很快便制定了红白事简办温馨贴士,全程监督婚丧办事流程,统一调配人员,防止出现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的情况。老金举例说,像选择菜品时,理事会主动建议居民尽可能不使用奢靡的烟酒,选择价位合理的菜品,控制菜量大小,倡导光盘行动……一条条硬规定和软措施,不断织密一张移风易俗的“防护网”。
陈规陋习要破除,转变观念是关键。记者在小庙村内看到,休憩处、村门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都张贴有宣传移风易俗、红白事简办的号召。“只要有村民前来咨询办席事宜,我们都会提醒村民将桌数控制在30桌以内,并在用餐过程中倡导光盘行动,让有些晦涩的‘字面意思’真的入脑入心。”老金说。
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红白理事会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将移风易俗理念巧妙融入客堂会活动。摒弃生硬的说教,理事会成员、文明家庭代表、客堂汇堂主等采用坐下来、讲故事的方式,让村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观念。
“这么一改,开销大幅减少,可饭菜质量一点没降,大家吃得照样满意,非常值得我们和乡邻们推广。”卢家组客堂汇堂主陆秀芬对移风易俗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红白事家家得办,以前就怕办得不如别人‘有面子’,现在大家的观念都在改变,都觉得新时代新风尚没什么不好的。”
微光成炬,照亮新风……在小庙村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老金翻开一本厚厚的记录册,上面记录了他和理事会成员们几年来为推动红白事简办所做的努力。从最初挨家挨户宣传时的碰壁,到后来村民们逐渐理解、主动配合,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几年下来,这样的新风尚已经成了大家自觉遵守的准则,家里办红白事的村民,从桌数到菜品规格,基本都在我们号召的范围里面。”老金表示,为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实际需求,提升服务质量,红白理事会将加大力度,严格监督厨师相关证件,做到每月向市场监管所报备桌数、自办酒厨师上岗证及健康证等信息。
理事会秘书长范晓华说,他们既从源头把控成本,又提醒村民减少食品浪费,“接下来,我们还简化流程、规范队伍,优化红白喜事操办模式,助力营造节俭养德的社会风尚。”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