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今日闵行 > 文章详情

三大主题路线带孩子穿越过去、现在与未来!就在——

转自:今日闵行 2025-06-29 16:43:24

“带领同学们晚上去大自然听蛙叫,听虫鸣”“在人工智能研究院,看智能作业批改机”“走进二发电,去看看同学们最好奇的吴泾的大烟囱”……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闵行基地),《小眼“泾”看大社会》吴泾镇学区化思政研学手册(2025 版)正式升级发布。来自闵行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成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吴泾镇各小学段学校书记、校长和学生、家长代表们共同参与,聆听吴泾“行走思政课堂”的精彩课程。

自2017年起,吴泾镇着手挖掘地区特有研学资源,并组织设计了《吴泾镇青少年研学手册》。此前,手册已经从1.0版本升级至2.0版本,共建单位从19家扩展至23家。在研学手册的指导下,吴泾学子在“行走思政课堂”中学习“航天科技”等劳模工匠精神,直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问题,着眼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时代命题……在行走中丈量家乡热土,感受科技脉搏,捕捉社会问题、发出学子真言。

往期研学照片

而此次,在吴泾实验小学、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闵行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的共同参与设计下,学区化思政研学手册升级为3.0版本。研学课程涵盖三大主题路线:红色路线——回望过去,将带领学生探访吴泾工业“五朵金花”的奋斗历史,厚植家国情怀;绿色路线——立足当下,聚焦吴泾当下生态建设成果,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树立生态环保理念;紫色路线——畅想未来,依托“大零号湾”科技创新高地,了解其发展史,点燃学生科技兴国的理想火种。

通过串联地区“大空间、大课堂、大先生、大教材”等要素,融合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序列性课程,从而建构横向上家社校协同、纵向上大中小一体多元主体参与的“大思政”格局,让无边界教学成为吴泾又一张闪亮的“名片”。现场,参与设计的专家、老师以对话问答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各线路的亮点特色。

三大路线设计方现场介绍研学特色,让在场同学充满了期待

闵行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博物馆、上海吴泾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上海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资源环境系、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7家企事业单位获颁铭牌,他们将通过参与思政研学课程教学及提供资源等方式,加入到吴泾镇“行走思政课堂”的共建行列中。闵行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会长董全威表示,协会将全力开放资源,参与到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立德树人”的行列中,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科普实践学习平台。

互动问答中,学生对研学手册产生浓厚兴趣,踊跃提问。而随后的区域五育融合平台现场抢课环节,首批名额上线即被“秒杀”,展现出家长和学生对暑期研学的热切期待。“以学区为引领,吴泾希望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育人胜势,强化‘一镇一特色’深度,做实‘一校一方案’品牌,构建大零号湾全域育人新生态,让教育在吴泾没有围墙。”吴泾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道。

为进一步搭建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良好平台,吴泾镇还首次成立了学区化小学发展联盟,并将轮值校制度作为重要举措激发联盟活力。作为首轮轮值组长,来自吴泾实验小学的薛琼校长详细介绍了小学学区化联盟发展方案,方案提出将通过多层级交互式联动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打破校际壁垒,推动学区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供稿:闵㻍瑄

编辑:陈依婷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