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适合干业委会?”“业委会‘没人干’如何破解?”6月26日,一场由闵行区“美好社区”治理学院主办的“5191+红色物业”金牌加油站“社区‘当家人’养成记”专题赋能培训,在莘庄镇康城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来自闵行全区的居民区书记代表和赋能导师坐到一起,通过实战案例解析与场景模拟推演,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创新方案。
人人都是社区主人

在拥有4万居民的康城社区,业委会换届曾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4万居民里选出13名委员,无异于大海捞针,”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军萍表示,“让‘旁观者’变身‘合伙人’,再进阶为‘当家人’,把社区事变成大家事。”张军萍的这番话,道出康城业委会换届选举的关键——化被动为主动,凝聚众人心。为了确保每一位有能力、有热情的业主都能被选出来,康城社区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动员。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楼栋微信群实时推送信息;线下则在小区出入口、垃圾投放点等位置悬挂横幅,并由党员志愿者逐户上门答疑解惑。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信息的覆盖率,也增强了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创新选拔机制
提升选举质量
通过党建引领,该社区创新实施“美好社区合伙人”计划,提前储备物业工程、法律服务等五大领域人才库,在区房屋管理局专业指导下,人大代表全程监督,专业律师团队全面“护航”,康城由此找到了业委会换届难的破局之道。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培训开始前,参训学员参加了一场“学前测试”。“试题很贴合实际工作场景,像业委会职责、工作规范、物业管理这些题目,都能检验我们对业委会工作的了解程度,让我们对业委会选人用人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莘庄镇佳佳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冯静说道。
不同类型小区业委会换届,选对人就像给小区“配钥匙”。在沙盘推演环节,一篇“命题作文”呈现在学员面前,“现在,如果你是该小区的党总支书记,如何找到肯干能干的业委会候选人?”老旧小区、高知群体小区、涉外小区、超大型社区四类典型场景,成了检验参训学员治理智慧的“试炼场”。各组学员分别针对各自类型社区的特点,提出了富有创意且切实可行的方案。
例如,对于老旧小区,学员们提出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既吸纳退休干部又激活年轻志愿者;高知群体小区学员则提议通过公共议题激发居民热情,把意见领袖“引”出来、让爱好者们“动”起来、让社区居民“融”进来;涉外小区学员指出,可以搭建文化桥梁,定期开展“外籍居民议事会”,同时广泛吸纳外籍居民为国际社区建设建言献策,促进多元文化的深度融合;超大型社区学员表示需要注重孵化社区能人,从社区合伙人机制到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在热闹的活动里“打捞”社区能人,让各行各业能力强、乐奉献的业主共同治理社区。
面对居民区书记们的急难愁盼,专家团将晦涩的法规条文转化为“一看就会”的操作指南。闵行区房屋管理局物业科工作人员详细解读了委员任职条件、资格终止等具体条款。同时,以流程图形式演示了居委会暂代职责时的操作步骤,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政策指引与实践参考。“候选人资格审查要严格,选人流程得‘扎紧篱笆’。”上海路森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小路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提醒大家注意潜在的法律风险。“业委会‘主任’不是官衔,是‘服务员’。”闵行区春申复地城(一期)业委会主任王瑛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业委会人选把关的重要性,“小区居民中藏龙卧虎,各方面精英人才都可以作为业委会的左膀右臂,只有具备公心、爱心和用心,才能凝聚社区内的能人和精英,带领社区走向更好的未来。”“挖掘、培育、赋能”,三个关键词串联起换届人选难的解决方案。据悉,本次活动是闵行区“5191+红色物业”系列培训的第四站。后续,闵行区委组织部将依托“美好社区”治理学院,推出系列实训课程,并通过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美好社区”治理分院实现基层赋能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