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教师博雅 > 文章详情

师说 | 以“青椒”之名,赴教育成长之约

转自:教师博雅 2025-06-28 10:30:58

转载请注明上海市教委官方微信"教师博雅"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是老师用他们优秀的言传身教,点燃了无数学生的梦想与希望。“教师博雅”推出“师说”专栏,讲述“教”与“学”的动人故事。

以青椒之名,赴教育成长之约

文 /  严琴

单位 / 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

2021年6月5日,全国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集结号在卢湾高级中学吹响。作为教育领域的关键赛事,它肩负着选拔优秀青年教师、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国赛启动大会结束之后,我便和专家团队投入到紧张的备赛中。如何彰显上海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思想?如何体现对统编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解?在专家们的悉心引领下,我踏上了艰辛却充实的备赛之路。

市赛的十课时设计几乎全都要修改,甚至参赛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头几次的集训,我深感茫然,但还是拼尽全力跟上专家们的思维脚步。遇到难以理解之处,我便毫不犹豫地及时发问;回到家中,我又一头扎进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探索里,反复咀嚼、细细品味。在那些寂静的凌晨,我无数次于教学设计的反复雕琢中,静静等待破晓曙光的到来;而在一个个周末,我又全身心沉浸于演课稿的精研细磨,力求每一个环节都尽善尽美。最终,我渐渐拨开迷雾,对单元教学的基本思路也从最初的懵懂,变得逐渐清晰明朗。

国赛依旧延续了“无生课堂”这一独特的比赛形式。如何让独自一人的演课摆脱单调,巧妙营造出师生间高效互动的氛围,使课堂变得鲜活生动、引人入胜?这对于向来偏重理性思维的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起初,我的演课效果不尽如人意,远未达到预期。于是,我从演课稿入手,对每一个问题的抛出方式、每一句教学语言的精准组织、每一处学生回答的合理预设,乃至教师何时该介入指导、以何种方式指导等细节,都反复斟酌与权衡,一遍又一遍地优化与完善。同时,专家们对教态、语音语调、板书演示等方面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眼神的流转传递,到手势的恰到好处;从停顿的节奏把控,到重音的巧妙强调,每一处细微之处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与打磨。

在日常教学之余,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演课练习。白天,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我便一头扎进空无一人的教室,反复沉浸在演课的情境中;放学后,教室里依旧是我独自演练的身影。路过的老师们不忍打扰,但每每目光交汇,他们的眼中满溢的皆是无声的鼓励。

渐渐地,我从最初演课时的拘谨生涩、放不开手脚,逐渐变得游刃有余,成功演绎出了师生间自然流畅的互动场景。然而,那一年由于特殊原因,原本8月底的国赛先是被推迟到9月中旬。到了9月中旬,比赛时间仍然悬而未决。遥遥无期的等待让我再一次陷入了焦虑之中。

就在我彷徨无措之时,大家提议我将自己的十课时参赛内容作为范本,指导学校教研组内的青年教师,让他们把无生课堂的演课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就这样,我开启了团队带教工作。在为青年教师们一次次细致磨课的过程中,我也从他们的不同视角与实际教学中的反馈对这十课时的教学内容有了新的理解。这种别具一格的带教方式,不仅让我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不断复习、巩固参赛内容,更让原本机械的备赛过程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直至2022年8月,国赛通知终于正式发布,比赛定于9月底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那一刻,我心中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即将面临来自全国各地优秀青年教师的激烈竞争,兴奋的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检验的时刻。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获得了小学语数外组的一等奖。

回首整个备赛与参赛的历程,我内心满是感慨。我愈发深刻地领悟到,青教赛最珍贵的并非熠熠生辉的奖杯,而是在这段历程中所收获的宝贵经验与自身的蜕变成长。正是这场比赛,促使我对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了更为深入、透彻的思考;也正是这场比赛,赋予了我前所未有的自信,让我能够勇敢地展现自我,用坚定的声音传递自己的教学理念。

在这段宝贵的时光中,我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成长,也真切地体会到个人努力与成功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我也将自己在比赛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收获,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更多青年教师,助力他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我们这群参加青教赛的老师们被亲切地称呼为“青椒”。我想,备赛就像培育青椒,既要经历风雨的洗礼,也要享受阳光的滋养。愿我们都能以“青椒”之名,赴一场教育成长的精彩之约!

编辑:陈佟

往期推荐

师说 | 回望 静守 遥寄

师说 | 让科研之果在教学中生长

师说 | 我们的语文老师汪习麟先生

师说 | 年味·语文味·中国味

师说 | 熠熠师恩

师说 | 在热爱与赏识中成长

师说 | 难忘的教育瞬间

师说 | 红与黑

师说 | 一路相伴

师说 | 木子的故事

师说 | “早早”老师的魔法

师说 | 人生辅助线

师说 |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旅程

师说 | “青椒”月记

师说 | 我和老妈的师生情缘

师说 | 向阳而生

师说 | 和孩子们一起写作

师说 | 最好的老师

师说 | 铁树花开

师说 | 与第一届学生的友谊

师说 | 解读心灵的密码

师说 | 擦亮星星的人

师说 | 老师,这枚“戒指”送给你

师说 | 超级“辩”“辨”“变”

师说 | 种子终究会开花

师说丨青春的摆渡人

师说丨平凡而伟大的“小女人”

师说 | 亦师亦友的学术引路人

师说 | 念师恩

师说 | 小漆匠觅“QI”趣

师说 | 为师两得

师说 | 想念恩师张秋生

师说 | 你让我看见了自己的世界

师说 | 你也有独一无二的香气

师说 |一路同行,让我们并肩到底

师说 | 一跃而上,向着高处飞翔

师说 | 你好,“小勇士”

师说 | 享受教育的幸福

师说 | 您教的不仅是书,更是孩子们的人生

师说 | 野百合也有春天

师说 | 球服的回忆

师说 | 我的润毅老师

师说 | 记忆中的那片彩霞

师说 | 播种

师说 | 我的老师们

师说 | 亲爱的“贾母”

师说 | 赢得属于自己的冠军

师说 | 花开冬暖,满室生香

师说 | 她穿过人潮向我走来

师说 | 请君唱一曲

师说 | 无声,亦有声

师说 | 良师如玉

师说 | 怀念李老师

师说 | 一部手机叩开一扇心门

师说 | 我的导师毛敏

师说 | 一段暖心话,留存二十年

师说 | 谢谢您送给我整个春天

师说 | 眼见为“虚”

师说 | 带着“三心”走进儿童的世界

师说 | 夏日的礼物

师说 | 她,让我永远“正衣”前行

师说 | 神“奇”体委

师说 | 美好如斯

师说 |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师说 | 你好,我的“坏情绪”

师说 | 两次饭,两堂课

师说 | 聚光灯下的他

师说 | “饭勺”交响曲

师说 | 三十而励

师说 | 犹忆导师二三事

师说 | 听见心底的声音

师说 | “虫虫男孩”成长记

师说 | 一双慧眼,一颗玲珑心

师说 | 爱的回应

师说 | 当“乘法分配律”遇见劳动教育

师说 | 两封“联名信”

师说 | 走,我们去山顶

师说 | 爱,如你所是

师说 | 在最美的时光邂逅崭新的自己

师说 | 教育也需要“留白”

师说 | 从跑新闻到教新闻

师说 | 纸条提问激发课堂新变

师说 | “笨小孩”的回信

师说 | 陈老师,我想您了

师说 |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师说 | 这是一个神奇的农场

师说 | 劳行 · 动心

师说 | 严厉也是一种爱

师说 | 神奇的23号

师说 | 月光下的追忆

师说 | 你是白马

师说 | “天使”与“浮桥”

师说 | 常常想起你,华老师

师说 | 一个微笑和两封信

师说 | 班主任老宋

师说 | 甜蜜的选择

师说 | 编织青春的藤蔓

师说 | 以孩子为“师”

师说 | 安排座位的风波

师说 | 双向奔赴的爱

师说 | 自然课上的小故事

师说 | 共享,让作文“动”起来

师说 | 助你开启自信人生

师说 | 云端“梦工厂”

师说 | 别忘了,你是一块玉

师说 | 金色的发卡

师说 | 我想做主持人

师说 | 面子

师说 | 让朗读更好“玩”

师说 | 多一把尺子便多一个人才

师说 | 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

师说 | 让“小绵羊”勇敢起来

师说 | 作文抄袭之后……

师说 | 深刻的故意

师说 | 调皮男生的课间很“精彩”

师说 | 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师说 | 每一朵雪花都美好

师说 | 让学生服气,我有秘诀

师说 | 孩子,别急着把刺竖起来……

师说 | 小精灵复“活”记

师说 | 亲其师,信其道

师说 | 制鞋人的快乐与忧愁

师说 | 我的教育引路人

师说 | 于无声处起涟漪

师说 | 我的老师刘旦宅先生

师说 | 我们的老李

师说 | 守夜人

师说 | 在反思中“乘风破浪”

师说 | 他变了

师说 | 当“不速之客”来敲门

师说 | 班主任的情结与情怀

师说 | 云端“心”调试

师说 | 传递爱的故事

师说 | 你好,糖果老师

师说 | 抓住时机,教育更有效

师说 | 云端的爱,时刻都在

师说 | 来吧,我们谈谈心

师说 | 这个夏天有点甜

师说 | 做自己的勇士

师说 | 自律促成长

师说 | 情绪小瓶子的故事

师说 | 守护童心彩“云”间

师说 | 用爱护航 用心前行

师说 | 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师说 | 云端的陪伴与守护

师说 | 一叶盛满爱意的小舟

师说 | 我愿燃微弱之光

师说 | 新手“主播”进阶路

师说 | 你是我的灵感

师说 | 很高兴在云端重新认识你

师说 | 班级日志“云”小结,家校沟通“心”相连

师说 | 我的“空中课堂”2.0

师说 | 我们和你在一起

师说 | 线上教学的“巡道工”

师说 | 让我们用“图像”来对话

师说 | “慢”步云咨询

师说 | 浦汇“主播”们的多重奏

师说 | 谢谢你,蜗牛!

师说 | A+男孩成长记

师说 | 为师三十载

师说 | “老兵”变形计

师说 | 静待花开

师说 | “音”爱追梦

师说 | 充满爱意的花束

师说 |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

师说 | 合欢树下

师说 | 躬身入戏“护”新苗 匠心独运铸“医”魂

师说 | 放慢脚步,等待成长的亮色

师说 | 与众不同的棒棒糖

师说 | 把他们种在心里

师说 | 做好“黏合剂”,班级一家亲

师说 | 老师的老师

师说 | 我和我的两位导师

师说 | 诗漾年华,圆梦童心

师说 | 相拥的欢喜

师说 | 且传且习,如砥如砺

师说 | 一条批语引发的故事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征稿启事

“教师博雅”微信公众号现面向广大读者征集“师说”专栏稿件“师说”是一个讲述老师故事的栏目,可以回忆求学时的老师,可以述说自己的教学故事,可以探讨实践的教学理念。期待您真诚的来稿,文章篇幅在1500字内。来稿刊发,支付稿酬。

【注意事项】

文章须为原创,如果作者所投稿件非原创或者已发表,所引起的版权纠纷由作者自行承担。

【投稿方式】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jyxwxczx@163.com,并在邮件标题中注明“‘师说’专栏投稿”,同时请在邮件中注明单位、姓名和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