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海创黄浦·智汇Z世代”美国华裔青少年科技创新探索夏令营的营员们,走进了位于黄浦区的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国球文化”探索之旅。
在这座融合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与科技互动的特色场馆中,营员们不仅见证了乒乓球运动跨越百年的辉煌发展,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到了“乒乓外交”所承载的友谊与和平精神。
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品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体育文化长卷:从世界上第一副乒乓球拍到1900年早期的赛璐珞球,从各届世锦赛奖杯、奖牌的演变,到奥运冠军球衣、球拍的陈列,无不彰显着这项“小球运动”的国际影响力。
营员们特别驻足欣赏了世界乒坛七座顶级奖杯:斯韦思林杯、考比伦杯、盖斯特杯、勃莱德杯……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马龙、樊振东,看到这些乒乓国手的名字熠熠生辉地镌刻在奖杯上,营员们发出引起阵阵惊叹。“这个人我知道!”当看到孙颖莎的照片时,几位女生更是兴奋地指着照片说。
在国际乒联名人堂展区,营员们纷纷寻找自己所熟悉的乒乓健儿的名字,了解他们所参与的比赛和获得的奖牌数量。而墙上历任国际乒联主席的画像,也让营员们对这项运动背后的全球治理体系产生了浓厚兴趣。
参观之余,营员们还在二楼的冠军堂摩拳擦掌体验乒乓球互动游戏。在设有多个大小不一孔洞的障碍板前,一记记精准的“穿洞球”引发现场掌声不断;面对旋转靶位挑战,有人干脆把一整盆球搬到桌边,自信满满地说:“打完这一盆,10个靶子应该都能干掉!”更有营员用手机替代球拍尝试击球,引得老师在一旁连连提醒:“小心小心,别把手机打坏了!”
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家不仅增强了对乒乓球的兴趣,也激发了体育参与的热情。据悉,在美国,除了篮球、橄榄球等热门体育项目外,乒乓球项目也被许多人喜爱,几乎每个华裔家庭里都有乒乓球台,他们也会在家长的影响下观看乒乓比赛。今天的体验让不少营员感叹:乒乓球原来有这么多文化内涵。
在博物馆的“乒乓外交”展区,营员们驻足聆听讲解,回顾1971年中美“以球会友”的历史时刻——一颗小小的乒乓球,成为打开两国关系大门的钥匙。如今,跨越半个多世纪,这群来自美国的华裔青少年们走进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不只是一次文化的体验,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用真诚的交流、热情的参与,为“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精神注入了青春的新能量。
本次“海创黄浦·智汇Z世代”美国华裔青少年科技创新探索夏令营由上海市侨联指导,黄浦区侨联、黄浦区教育局与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共同主办。
记者 / 王子吟 王月华
编辑 / 张姗
图片 / 王子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7月1日起,本市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