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搜集了三天快递箱!这群六年级孩子开了一场“纸车运动会”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6-26 20:45:16

1.2米长的蜡笔小新造型小车载人飞驰;全身贴满皱纹纸的“毛茸茸”龙猫巴士灵动穿梭;莲花造型小车绽放后,竟冒出一个可爱的“小哪吒”……

6月24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闵行虹桥学校六年级的孩子们,把礼堂小舞台变成充满奇思妙想的赛道,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纸车运动会”。

学生化身小小工程师与赛车手,历经3个月的主题策划、人物设计、结构制作、主题演绎等课程学习,最终DIY纸车“出厂”,登上舞台展演,展开了一场融合速度、创意与团队协作的精彩角逐。

据了解,这项活动已经在学校开展九年,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传统盛事,也是六年级学生的年度狂欢。

这些可爱的纸车是如何打造出来的?一起来看,孩子们的“造车之旅”。

快递盒里的科学密码

“什么材料能让纸车又轻又结实?”面对硬纸板易脆、密度纸板过重的难题,华师虹桥六年一班的马一凡团队发出疑问。

学生们将目光投向了生活中常见的快递箱。经过反复探索,他们惊喜地发现了瓦楞纸的奥秘。一张A3大小的瓦楞纸仅重85克,比同尺寸硬纸板轻40%,不仅让推车过程省力30%,提速明显,其轻量化的特性更给车身丰富的卡通装饰留足了空间,无需担心“超重”。

而在承压方面,瓦楞纸同样展现出惊人潜力。例如,制作长达1.2米的“蜡笔小新车”时,孩子们遭遇了车顶塌陷危机。他们创新地结合蜂窝纸板(比瓦楞纸轻30%但抗压性不变)解决“头重脚轻”问题,并在顶部采用“横向瓦楞纸梁+斜向纸条支撑”的复合结构,巧妙模拟体育馆穹顶的力学原理,最终成功让车顶承受起约15公斤(相当于3个书包)的重量。

更令这个小队自豪的是瓦楞纸的环保与经济性,全班仅需收集三天的快递盒就能凑齐主要材料,自制车轮成本比塑料轮低60%,堪称材料界的“性价比之王”——“比它坚固的没它便宜,比它便宜的没它耐用!”

变身“问题解决大师”

面对大纸箱材料不足的困境,六年二班的“龙猫巴士”制作组果断转换思路,将设计等比例缩小,在保证造型和比例的前提下巧妙利用有限资源。

更令人叫绝的是,他们放弃了传统颜料涂装,转而创造性地运用材料本色:用不同颜色的皱纹纸堆叠出毛茸茸的质感,模拟动物柔软的毛发;用彩色扭扭棒勾勒清晰可爱的轮廓;再利用白色吸管和镭射纸在灯光下制造闪烁的流光效果。这不仅解决了时间紧迫的问题,反而成就了比预想中更萌趣、更具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六年四班“哪吒莲花车”的制作则充满了工程智慧。为了让三层莲花底座稳固开合,孩子们从剥橘子中获取灵感,将三角形纸板弯折拼合成圆形弧度。在稳定花瓣结构上,他们尝试不同方案后,最终独创了“榫卯插缝+热熔胶固定”的工艺,成功解决了花瓣稳定性问题。

“小猪佩奇车”座椅承重不足,存在安全隐患,怎么办?六年三班的小工程师们则是从游乐园设施中寻找灵感,借鉴小飞象座椅设计理念,将座位做小以增强整体感和支撑性。内部则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将厚瓦楞纸卷成坚固的承重圆柱体塞满纸箱,成功解决了坍塌问题。甚至小猪的耳朵,他们也别出心裁地用蜂窝纸仿折扇工艺制作,并通过挂钩设计实现了耳朵“会动”的趣味效果。

一辆纸车藏着八大学科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闵行虹桥学校校长林文介绍,“奔跑吧纸车”是学校精心打造的头脑奥林匹克校本课程,九年传承不辍。该项目深度融合了德育、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物理、化学、体育和美术八大学科领域,是一台高效的“育人引擎”。

从测量计算、问卷分析、方案研讨,到操作激光切割机、制作多边形结构,再到解决承重、动力等实际问题,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充分锻炼了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竞速环节推动纸车锻炼了体能,融入表演元素的展示则深化了团队精神和体育风尚。车身外观设计和表演环节更成为美育的舞台,皱纹纸的质感、镭射纸的光泽、扭扭棒的线条,都成为学生审美表达和艺术创造力的媒介。

而贯穿始终的材料收集、整理收纳、动手制作组装,则让学生们深刻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品质。在分组合作、共创纸车的过程中,责任担当、沟通协作等德育元素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

正如学生在舞台展演中所说的:“车架的竖、车轮的横、顶部的斜——每一个方向的选择都是一次对生活的提问与解答。”

在灵巧的双手和活跃的思维中,学生将废弃的快递盒点石成金,化作驶向未来的创意战车,留下了一段关于探索、合作与成长的珍贵校园记忆。


文字:白羽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袁曼舒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