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铁16号线新场站到1号线汉中路站,往返接近80公里,每天乘地铁可以减排六、七千克。自开通个人碳账户参与碳普惠公测以来,杨小姐积攒了几十万减排积分,上个月,她参加了一次限定兑换活动,用42万多积分兑换了48.9元数字人民币,可谓“真金白银”。
经过近8个月的试运行,6月25日,上海碳普惠平台在2025年全国低碳日·上海市主场活动中正式上线,号召更多市民申请个人碳账户,参与绿色行动,为减排做贡献。
攒碳积分“薅羊毛”这样做
打开随申办,搜索“碳普惠”,进入碳普惠专区开通个人碳账户是攒积分“薅羊毛”的第一步。
第二步,授权应用场景,可以一键授权上海交通卡、Metro大都会、滴滴青桔等交通出行平台。之后,乘公交、地铁、骑共享单车、开纯电车产生的减碳量,都将自动汇集至碳账户中。据悉,未来有轨电车、金山铁路等交通出行场景也有望纳入其中。
完成第二步之后就可以开始攒积分了。记者是碳普惠平台开放公测时注册的,目前有29万多积分。
在碳普惠平台,记者看到,目前可以用积分兑换的有数字人民币,也可以参与抽奖、兑换IP周边等实物。
据了解,碳普惠平台在试运营期间吸引了13万市民体验。
乘地铁1公里可减排97克
1克对应1个碳积分
目前上海的碳普惠减排量计算方法为:据测算,上海除地铁外其他机动化出行方式平均每人每公里会排放130克二氧化碳,这是基准线。减排量就是用基准线减去绿色出行产生的碳排放。例如,乘地铁每人每公里平均排放33克二氧化碳,也就是乘坐1公里地铁可减少97克碳排放,每乘坐1次地面公交可获得减排量422克。目前规定,减排1克可以兑换1个碳积分。
上海市减污降碳管理运行技术中心做了一个测算,假设张先生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每天乘地铁10公里、坐两趟公交,减碳量约为1814克,就可以积攒1814个积分。
根据目前上海碳普惠平台碳积分商城的权益兑换规则,他可以在建设银行碳积分商城兑换1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用于日常购物消费:也可以在支付宝碳积分商城兑换1元的公交地铁券。
如果按照每月22个工作日计算,一个月可以积累39908个碳积分,最高可以兑换2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也可以积累起来,兑换原神联名的交通卡、高达联名的T恤等热门IP限量周边。
据介绍,为了鼓励市民践行低碳生活,碳普惠将个人减排量对应的积分价值,放大了1—10倍。实际上,在上海碳市场,每吨碳价值为70元左右,对应100万个碳积分,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积攒到,但在碳普惠平台上,通过权益方主动投入,市民大约乘坐10站地铁或搭乘2—3次公交,就能兑换价值1元的现金类权益。
除了目前已经开通的应用场景,今后还会继续增加贴近市民生活的减碳量计算场景,比如旧衣物回收、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电等,同时进一步简化权益兑换路径,提供更加便捷的操作体验。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