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氤氲的梅雨季,空气仿佛裹着一层黏腻的“水膜”,不仅衣物难干,皮肤也成了暑湿之邪的“重灾区”。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外科以三十五载临床淬炼的“明星产品”——清湿合剂为利器,为患者破解“湿热困肤”的难题。这款传承古法、融合创新的自制方剂,通过“内调湿热、外愈皮疡”的双重机制,在祛湿健脾、调节代谢中探索出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管理的融合之道,成为梅雨季守护皮肤健康的“秘密武器”。
市民吴老伯每年黄梅天前后,头皮上都会发出俗称“热疖”的脓包。今天上午,他来到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外科复诊,吴老伯介绍,每年这个时候,他就要到医院来开药,不光是涂皮肤的药,主要是内部调理的合剂,吃了两三年,发作情况一年比一年好。“我湿重比较重,每到这种潮湿天,头上就开始发出来了,吃了这个合剂后,现在情况好多了,今年基本也没发作,就头上稍微有点出来,我再来开点这个合剂。”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外科医生仲姗姗介绍,夏季常见皮肤疾病中,热疖(暑疖)是一种比较典型且顽固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由暑湿之邪侵袭人体,反复发作,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因感染扩散引发其他并发症,尤其对于患有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为危险。
吴老伯服用的自制合剂,便是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外科的“明星产品”清湿合剂,承载着深厚的医学传承,历经了35年的临床应用与验证,并不断传承与发展。清湿合剂在祛湿领域功效不俗,它能够同时作用于体内和体表,实现“内调湿热、外愈皮疡”的双重功效。不仅如此,在改善皮肤问题的同时,也能调节水液代谢,辅助梅雨季体重管理。
清湿合剂的成分包括多种药材,其中,黄连作为君药,以其卓越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引领整个方剂;而金银花与野蔷薇花则紧密配合,不仅增强了清热解毒的作用,还巧妙地减轻了药剂的苦味,豆卷、青蒿、豆豉这些药材的组合,能够有效宣透表湿,对于治疗痱子、湿疹等皮肤问题具有显著的疗效,六一散、西瓜皮、冬瓜皮这一组药材,则侧重于通利三焦,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助力湿气从小便排出体外。
夏季阳气升发,皮肤养护需顺应自然,注重内外调养。
内调,要饮食清淡,多食用时令蔬菜水果,如西瓜、苦瓜等,它们能为身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起到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适当进食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仁、白扁豆、赤小豆、山药等,帮助身体运化水湿,防止湿气在体内积聚,从内在调节身体机能,提升皮肤的抵抗力。
外防,要把握四个关键,穿透气性佳、宽大且吸水性强的衣裤,像棉麻材质的衣物就很合适,它们能帮助皮肤“呼吸”,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降低痱子、夏季皮炎等疾病的发生概率;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比如撑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避开日照强烈的时段出行,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日光性皮炎。
居住环境方面,要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湿度,室内温度建议26°,湿度建议50-60%,可使用空调、电扇等设备,但要注意避免直吹,防止皮肤受寒后毛孔收缩,汗液排泄不畅诱发疾病。此外,注意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打扫,开窗通风时关好纱窗,防止蚊虫飞入,这能从源头上减少丘疹性荨麻疹等虫咬性皮肤病的发生。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邵林峰 瞿煌俊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1. 这些居委会,有调整!
2. 黄浦区节能宣传周进机关,这些低碳好物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