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是一所有着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从五卅运动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都有着交大学子的身影。
1946年秋,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因为缺少经费,关停了交大的几个专业。一时间,交大校园内群情激愤。学生们组成了“进京请愿团”,要去南京请愿。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吴国桢闻讯挡在学校门口,对学生们说道:“要去南京请愿,就从我身上踏过去。”两个交大的学生见状,机智地高喊着:“保护市长,保护市长!”便把他架到路边,用这样一种非常智慧的方式,扫除了障碍。
眼见学生们冲出了校园,为了阻止学生去南京,国民党反动派立即对上海北站进行了封锁、清场,并且开走了所有的火车。交大的学生们来到火车站后,到处找寻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最后在铁路工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火车头和一列货车车厢。于是,学生们自己操纵火车头,驶向南京。
护校运动中交大学子驾驶的火车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看到学生们态度坚决,为了让学生们返回学校,他马上从南京飞到上海,在铁路边与学生代表谈判,朱家骅书面承诺不停办两个系,最终交大护校运动胜利结束。
护校运动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是向全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做了一次总动员;二是让学生彻底看清楚了国民党反动、独裁、一心打内战的真实面目,这让很多大学生对国民党政权彻底失望,慢慢地从追求科学救国转向探索民族解放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1947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不断失败,其统治区内的经济危机也愈发严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中共上海市委就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发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上海各高校学子参与了示威游行。
1948年春,美国政府积极扶植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倾销美国和日本的商品。为拯救民族工业,上海学联在交大开会,提出“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口号。5月4日晚,学联在交大的大操场举行纪念“五四”营火晚会,全市150所学校近2万名学生参加,并搭建了“民主堡垒”。学生们用竹子搭了一个牌楼,四面用红色的纸糊起来,最中间写上“民主堡垒”四个大字。
交大大操场上的“民主堡垒”
1949年5月,在上海解放的黎明到来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对内疯狂镇压革命力量。共产党员穆汉祥、新青联会员史霄雯相继被捕。5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将史、穆二人押送到闸北宋公园(现在的闸北公园)秘密杀害。穆汉祥和史霄雯二人都曾经参加交大护校运动,穆汉祥在开去南京的那个火车头上,写了“交大万岁”;史霄雯也曾组织一次真假和平辩论会,直接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让很多学生认清了形势。
穆汉祥、史霄雯烈士墓
上海解放后不久,史霄雯、穆汉祥两位烈士就被安葬在了交大校园里。在他们曾经奋斗过的“民主堡垒”中,见证着一代代学弟学妹们走出校园,建设国家。
青年的热血,铸就了国家的脊梁;青年的担当,给中国带来了崛起的希望。一代代青年用自己的行动,推动了民族复兴的进程,在新时代展现着青春的力量。
相关链接:
记者:刘倩朋、施悦炜
视频编辑:朱文喆
制图:张伊婷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