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徐汇通 > 文章详情

泥土里的“阳光课堂”,这里创新农疗课催生“生命绿意”

转自:徐汇通 2025-06-25 08:37:57

向日葵仰着金黄的“脸庞”,番茄藤上挂着串串“灯笼”,近日,位于徐汇区田林街道“阳光家园”二楼的农疗基地迎来了第一波丰收季。通过“种植科普+劳动疗愈+家校共育”的创新模式,田林的“阳光”学员们在松土育苗、修剪枝叶的日常实践中学习掌握生活技能,在春种秋收间感悟生命的力量。

农疗基地不仅是残疾人朋友的成长课堂,也是联结家庭与社会的温暖纽带。在这里,知识从课堂书本走入日常生活:学员们跟着老师了解植物特性,给黄瓜搭起竹架,为茄子测量生长数据。“现在我能认出十几种植物,还会自己给黄瓜搭架子!”学员小林骄傲地展示他的记录本,一笔一划里盛满认真。基地的课程也充满了巧思,松土可以锻炼手部力量;移栽用来培养专注力;团队协作采收果实则可以提升社交能力。在“阳光家园”的老师们看来,“阳光家园”的学员们就像这些正在成长的蔬果一样,“有些长得快些,有些长得慢些,但只要耐心养护,最后都能收获果实。”

学员搭建植物攀爬架

学员观察植物

学员的记录本

农疗基地开设以来,改变正在悄然发生。曾经躲在角落的小辉,现在能准确说出“茄子需要每周施一次肥料”,并主动提出要帮忙打理蔬菜区;沉默寡言的小双,每天在校观察植株的叶片变化,家庭对话内容从“今天吃什么”变成“今天学什么”。最让家长惊喜的是,这些成长不仅停留在田间——“孩子现在到家会主动浇花,还教我用饮料瓶制作成简易浇水壶。”虽然只是一些细碎的变化,却足以让学员家长王阿姨动容。

学员整理种植区

据了解,除了校园课程,田林的“阳光家园”还会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在农疗基地里,父子可以配合着给瓜苗搭架,母女也可以并肩修剪旁枝。一株幼苗的抽条、简单技能的掌握、勇敢开口的交流,都是值得欢呼的进步。

丰收

记者:姚丽敏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