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冲泡“奈雪的茶”去年生产的小盒茶时,喝出了青蛙尸体。6月23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员回应称,目前涉事门店已与消费者达成和解,市监部门正在进行溯源分析。
从视频画面可以见到,一杯差不多见底的茶里,有疑似青蛙的物体。当事人介绍,她买的是奈雪小盒茶中的茉莉花茶,里面会有些晒干的茉莉花。“那个干蛙的尸体,和这个白的(花)很像,所以你泡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发现那只蛙。”该网友表示,目前,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开始介入。
“奈雪的茶”方面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此事,已和消费者协商处理完毕。
官网信息显示,“奈雪的茶”创立于2015年,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目前,已覆盖全国近100个主要城市,门店数量超过1200家。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奈雪的茶”收入为49.21亿元,同比下降4.7%。盈利方面,经调整净利润由2023年度的盈利2090万元,转变为2024年的亏损9.19亿元。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由2023年的8.29亿元下降75.7%至2024年的2.02亿元。
据了解,涉事产品系“奈雪的茶”委托加工的预包装食品,该产品已于2024年底售罄,后续未再生产。相关部门正在对消费者送回的问题产品进行溯源分析,“具体是生产、包装还是运输环节出现的问题,还需要调查。如果确认是相关企业存在违规生产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上虞区市监局相关人员说。
预包装食品主要包括各种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凭借亲民的价格和易于保存的特点,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比如,零食类的饼干、糖果、坚果等定量包装产品,饮品的瓶装水、果汁、乳制品等,速冻食品饺子、汤圆等预先定量包装的冷冻食品,以及粮油调味品袋装大米、瓶装酱油等。
然而,近年来,预包装食品却频频“塌房”:今年3月底,人民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售卖的预包装牛羊肉有六成检出添加剂,其中两种含量超标;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保水虾仁”严重缺斤短两,以及磷酸盐含量超标的问题;去年3·15亦提及“以淋巴肉制作梅菜扣肉”的现象。
安全,无疑是各个行业的底线,食品更是如此。预包装食品频频“塌房”的根源究竟出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奈雪的茶”方面在回应时称,“供应商周末休息。”
对此,一位茶从业者表示,“奈雪的茶”的茶包是代工,出现这种问题也是“正常”。当前,核心问题是供应链太“卷”,品牌企业把价格压得很低。原来的模式是开发产品、测试产品,然后再销售。现在变成了首先数据分析、模拟生产、再压低价格购买原材料。由于终端品牌对上游供应链成本控制力度过大,供应商的盈利模式也有所改变。“自己的产品很好,但亏钱。卖别人的垃圾货,可能还挣钱。”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奈雪的茶”这次事件极其严重,凸显出整个奈雪的茶供应链有纰漏。
而“奈雪的茶”在2024年年报中称:“我们谨慎挑选供应商,并要求彼等符合若干准则(包括往绩记录、经验、信誉、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及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从而确保供应商有着与我们共同对质量和操守的承诺。”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怎么挑选预包装食品呢?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曾经联合山东预制菜产业联合会发布预包装食品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预包装食品时记住“选、辨、食、储”4点。
一是选,即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应尽量选择正规商超、便利店等经营场所,避免在街边摊点、无证商贩处购买,以免食品质量和安全无法保障。
二是辨,即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的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号、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信息,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合格产品,避免购买过期、变质、假冒伪劣产品。
三是食,即按规食用。在食用预包装食品时,要按照产品标签上的食用方式进行食用,如是否需要加热、煮熟、搭配其他食材等,不要随意改变食用方式,以免影响产品的口感和营养。特别是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类型产品,要严格遵守产品标签上的食用时间,不要超过保质期或开封后的有效期,以免出现食物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四是储,即注意保存条件方式。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需要注意产品的保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按照产品标签上的要求进行妥善保存,避免产品受到污染或变质。特别是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的产品,要及时放入冰箱,不要放置在高温或阳光直射的地方。同时,建议广大消费者不要过量或过频地食用预包装食品,应注意食品的营养均衡和搭配,多吃新鲜蔬果。
(大众新闻记者 王鹤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