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监狱 > 文章详情

那束光,穿过高墙,照进了我的心底

转自:上海监狱 2025-06-23 19:42:08

(2025)

书香进大墙

READING

BOOKS

人们总说,高墙里的日子,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单调而漫长。但今天,2025年6月23日,在我们的“家”——上海市宝山监狱,时间仿佛化成了一条温暖的河,流淌着希望和色彩。

1

一件作品,一首歌谣,一个舞台

活动还没正式开始,综合教育楼外的“服刑人员艺术与文化教育矫治成果展”就让我们这些“糙汉子”感到了久违的骄傲 。那些画、那些手工艺品,都出自我们之手。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我们的故事,我们的忏悔,以及我们对未来的那一点点笨拙的向往。

会场里,灯光亮起。九监区的服刑人员组成的合唱团,带来了一首《忘记我》 。歌名一出,心里咯噔一下。我们最怕的,不就是被家人、被社会忘记吗?但当他们开口,那歌声里有恳求,更有力量,仿佛在说:“请忘记那个犯错的我,记住这个想要新生的我。”

而我们三监区自己的“新灵魂乐队”,更是把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他们竟然根据这次亲子共读的书籍《听见光》,原创了一首《裂缝中的光》 。当吉他声响起,主唱吼出那句歌词时,我感觉浑身的血都热了。是啊,我们的人生或许有了裂缝,但这不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吗?

2

一本书,一座桥,一次“回家”

这场“文艺汇演”的真正核心,是一次跨越高墙的“团聚”。

几个星期以来,我手里一直捧着儿童文学作家舒辉波老师的作品——《听见光》。这本书,我的孩子也在读。我们隔着高墙,却读着同一个故事,感受着同样的温暖。

今天,舒辉波老师竟然真的来到了我们中间!更让我动容的,是看着我的同犯王伟(化名)和他的儿子,在台上与作家老师一起交流 ,虽然他的儿子在视频的那一头,但是那一刻,没有高墙,没有身份的隔阂,只有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因为一本书,紧紧地靠在一起。我们这些坐在台下的“观众”,早已是热泪盈眶。

3

一束光,一个承诺,一条全新的路

今天的活动,有个温暖的名字——“书香进大墙”品牌帮教项目暨“共读一本书”亲子阅读活动 。这背后,是民革上海市委会、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等许多部门的共同努力 。

这束“光”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本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自救指南:

流动的书海

从去年9月起,上海图书馆的流动图书馆就已覆盖了上海所有监狱,到现在已经有6500册图书在我们手中流转 。

四季的书香

听杨俊懿监狱长介绍,今年监狱全年规划了“四个一”系列帮教活动 。4月份的“经典永流传”诵读会,6月的亲子阅读,7月还会有上海图书馆的“前沿讲座”,年底,我们写的读后感还有机会被收录成册 。

尊重的回响

活动上,上海图书馆和民革杨浦区委的领导们向我们赠送了书籍,而我们的监狱长则将我们亲手制作的艺术矫治作品作为回赠 。这种双向的奔赴,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认同。

市监狱局领导欧利刚在最后的讲话中说,要“把大墙内的人改造好,让大墙外的人生活好” 。我听着,心里沉甸甸的,都是感动。

我还听说了一个更令人兴奋的计划:明年,上海监狱系统准备推动“大墙内的读书会”,并提出了“一年共读一本书、每监一个驻监作家”的美好愿景。这意味着,我们将有机会在作家的指导下,真正读透一本书,汲取更深的力量。

今天,一本书,一首歌,一次与家人的共读,都化作了一束温暖而坚定的光。它照亮了未来的路,也让我们看清了自己。我们不再只是在熬过刑期,我们正在书香中,为自己和家人,书写一个全新的结局。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1、【烛耀青春】青年民警说(二)—— 老场长魏林生的故事

2、【监狱开放日】当“专转传”来到高墙之内:我参加了一场“限定版”City Walk

3、艺术改变人生——上海“非遗进大墙” 教育成果展开幕

编辑:卫  佳

供稿:宝山监狱 教育改造科

了解更多上海监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