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 文章详情

【@现场】雨夜听琴,余音绕梁,品味千年琴脉的当代心跳

转自: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2025-06-23 18:11:17

静听琴说

戴晓莲古琴音乐会

2025/06/22

昨夜,著名古琴演奏家、广陵派传人戴晓莲教授携众弟子,以其贯通古今的视野,与匠心传承的琴艺,谱写了一场熔铸传统风骨与当代审美的古琴诗篇。

在光阴流转中,曲目跨越古今的清音,从传统名曲到现代佳作,观众屏息,共同沉浸于这场洗涤心灵的听觉盛宴。

音乐会在戴晓莲教授演绎的《袍修罗兰·水》中启幕,不同于传统古曲《流水》的磅礴,戴晓莲的师傅——成公亮先生笔下的《水》是山涧清泉的私语,是江南雨巷的湿润。

戴晓莲的演奏纯净剔透,琴音如珠落玉盘,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水珠的晶莹与灵动,瞬间涤荡了都市的喧嚣,将观众引入一片空灵澄澈的意境之中,完美诠释了“借水写人”的天真纯美。

琴与箫的古老对话在《渔樵问答》中悠然展开,琴声沉稳如山林,箫声飘逸似清风。这一问一答间,超脱尘世的情怀与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在音乐厅上空交织。观众仿佛置身于烟波浩渺的山水之间,感受到那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旷达与闲适。

当《心籁》的琴音响起,观众立刻被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声音景观所包围。两张古琴的声部交织,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传统“吟猱绰注”的底色上,大胆引入了现代性的节奏律动与和声色彩,拓展着听者想象的边界。

当代作品《飞花令·响象》由孙昊瀚作曲,古琴与钢琴奇妙碰撞、交融,向观众展示着一场东西方美学的精彩对话。惊喜之余,观众们更是感受到了古琴艺术在当代语境下迸发的无限可能。

古曲《阳春》则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长卷。琴音明媚而生机盎然,流畅的旋律描绘着万物复苏的景象。演奏者以吴景略先生的版本为蓝本,传递出那份古典春日的和煦与欢愉,让听者内心也漾起融融暖意。

上半场压轴曲目,戴晓莲教授再度登台,与箫演奏家联袂献上广陵派代表名曲《平沙落雁》,琴声响起,辽阔苍茫的秋江暮色便跃然眼前。

戴晓莲指法苍劲中见细腻,将大雁远翔的志向与逸士开阔的胸襟刻画得入木三分。箫声的应和,更添几分悠远与寂寥。广陵派特有的跌宕起伏、自由洒脱的韵味在她炉火纯青的演绎下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观众无不沉醉于这意境深远的千古绝响之中。

下半场音乐会,《琴相和》开启了一场跨越文化的音乐实验。古琴的东方哲思与中提琴的中正平和在作曲家唐建平精妙的笔触下相遇。两种音色、两种文化背景的乐器,在舞台上寻找着对话与共鸣,时而如古老智者与西方游吟诗人的交谈,时而融合为一种超越地域的全新音响色彩,呈现出“曲韵和音声和鸣”的独特意境,拓展了观众对古琴可能性的认知边界。

《沧海龙吟》则以刚健雄浑的气势震撼全场,琴曲描绘沧江波涛汹涌、龙吟九霄的壮阔景象。演奏者指力强劲,节奏丰富多变,琴声如浪涛翻滚,气势磅礴,不仅是对自然伟力的摹写,更传递出文人精神中刚柔并济、吞吐天地的气魄,令听者心潮澎湃。

向艺术大师林风眠致敬的《林风眠仕女图》首演,这是一次音乐与绘画的奇妙通感。古琴与笙的搭配新颖别致,观众仿佛在聆听一场流动的画卷,感受着水墨丹青在旋律中的晕染与重构,意境幽远而耐人寻味。

《梅园吟》则带来深沉的缅怀之情,这首创作于1978年的现代古琴曲,以梅花喻人,寄托了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怀念。演奏者指下流淌的旋律,既有传统古琴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情感表达。那份清雅高洁与深沉情感交织,在肃穆的氛围中,将敬意与追思娓娓道来,触动人心。

音乐会的终章,戴晓莲教授以一把明代古琴,一曲苍茫古逸的《樵歌》压轴。这是南宋毛敏仲的遗响,亦是广陵派经典,戴教授的演奏气象宏大,指力雄浑苍劲,琴音高古深邃,她完美呈现了曲中那份超然物外的豁达逍遥与“振衣千仞”的磅礴气概。

曲终,余音久久不散,观众席在片刻的寂静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戴晓莲再次上台,演奏《醉渔唱晚》为这场跨越古今的音乐之旅画上圆满的句点。

这位深得广陵派泰斗张子谦真传、融汇诸家之长的国乐大家,用她深厚的传统功底与开阔的国际视野,不仅完美诠释了古琴艺术的深邃传统,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现代创作,赋予千年琴脉以强劲的当代心跳。

编辑:年年

审核:片片、虎虎

更 多 推 荐

【驻场】

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

【驻场】

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

【VR】

寻找秘谱:穿越上海1930  VR沉浸互动娱乐体验

mini音乐节·古典】

见证肖斯塔科维奇 鲍罗丁四重奏音乐会

【自助参观】

一键参观打卡上海音乐厅

【导览参观】

一键参观打卡上海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