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法学会 > 文章详情

连俊雅|全身心投入国际民商事争议多元化解研究

转自:上海市法学会 2025-05-09 08:00:04


人才简介

连俊雅,女,198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中德国际经济法研究所研究员、同济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研部主任。2012年至2018年间先后在武汉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国际法硕士学位和国际法博士学位,并以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身份赴瑞士比较法研究所进行一年的学习。2018年9月至2023年5月期间任职于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6月以来就职于同济大学法学院。连俊雅一直致力于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和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的研究。2024年经遴选成为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

学术研究
连俊雅在《法律适用》《国际法研究》《武大国际法评论》《北方法学》《江西社会科学》《旅游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分别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独著、参编学术专著3部,包括《跨境旅游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中国涉外民商事审判典型案例研究》《“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指引》。连俊雅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和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其中,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研究主要涉及国际投资仲裁中法律适用问题、国际投资仲裁裁决的执行问题、国际投资仲裁制度的国别研究、国际投资调解在国际投资仲裁改革中的作用及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以及国企在国际投资调解中面临的挑战及法律应对。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国际民事诉讼(涉及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中的互惠原则、可分割制度,跨国民商事司法救助合作问题以及跨国简化认证要求的法律问题)、国际商事仲裁(涉及我国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的新发展、“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国际商事调解(国际商事和解协议的执行问题)、非诉讼解决机制(涉及跨境旅游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连俊雅获得多项学术论文奖,包括中国法学会“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国际私法学会“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届“海仲杯”中国海事商事仲裁征文大赛三等奖、第一届“中国—东盟区域法律协作”论坛征文二等奖等。此外,连俊雅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包括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际投资仲裁涉及中国的裁决执行问题研究》。

建言献策和社会兼职
在建言献策方面,连俊雅积极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推行建言献策,其撰写的决策咨询政策建议文章,曾多次发表在中央级报纸,并多次得到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
在社会兼职方面,连俊雅兼任上海法院特聘教授、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理事等职务。

教学工作
连俊雅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授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具体而言,教授包括《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全英文)、《法律英语》(全英文)、《对外关系与国际法》在内的多门本科生中英文课程,《国际私法》《国际私法专题》《国际商事仲裁》(全英文)在内的多门硕士生中英文课程,以及《国际法专题》《欧盟法专题研究》在内的博士生课程。连俊雅在授课基础上申请获得7项校级院级教学改革项目,并建成一门在线课程《大国外交与国际法》。
连俊雅共指导硕士研究生20余人,本科生20人,并协助指导多名博士生。连俊雅还指导大创项目11项,其中1项获批2021年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获批2021年北京市级大创项目。

未来工作目标
连俊雅将继续从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领域取得具有一定体系性、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并继续开展国际法领域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培养国家紧缺的涉外法治人才,尤其是国际投资争端预防和解决人才。

责任编辑:
庆书余   郭  骏

往期精彩回顾

刘颖|立足传统私法理论 紧跟数字法学新兴领域
江卫|深耕法律实务 坚持前瞻思维 挺膺服务大局
孙思琪|从海商法基础理论到比较海商法
李运杨|探索未知领域,勇攀科研高峰

李海跃|专注海事审判 蓄力行稳致远

李潇洋|深耕立足于我国法实践的基础研究



上海市法学会官网

http://www.sl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