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第一教育 > 文章详情

上海公办高校首次获批,这些本科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转自:第一教育 2025-05-08 22:15:27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上海新增拟招生专业9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3所公办高校将首次开展职业本科专业招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面向产业需求,培养现场工程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新增两个职业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教学副院长朱建军介绍,两个专业均将在今年秋季高考中进行招生。

朱建军表示,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更侧重实训实践,“实践类课程占比接近60%,理论、实践培养一体化设计,专业面向产业需求培养,适合对理工科学习有兴趣、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生修学期满,符合毕业要求,颁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

据了解,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行业呈现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专业,紧跟科技前沿,紧密结合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智改数转”需求,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变革的高端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朱建军说,在上海高端装备产业的智能制造装备、民用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工艺工程等岗位的技术技能型现场工程师人才有较大缺口。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对接高端装备制造业,深化产教融合,对接上海试点应用型本科开办职业本科的布局,解决人才紧迫性需求。

随着工业4.0与智能制造战略的深入推进,智能控制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支撑。高端装备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亟需大量扎根生产一线、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擅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瞄准产业需求,开展多学段“双元”培养模式:实施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工学交融的新型校企双元联合培养;促进资源置换,构建“三段式”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感性认识→接触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工业生产难题;引入企业项目,确保跨专业岗位群综合能力培养;实施“订单式”职业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将深化产教融合,聚焦质量目标:创新“企中校”与“校中企”的联合培养方式,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定制培养:联合宝钢、上海电气、城投水务、申通地铁等知名企业,开展“驻企培养”“订单培养”;适应岗位群复合要求,实现跨专业能力培养:通过三级递进的能力培养路径,实现复合型人才的跨专业能力培养;锚定质量目标,细化育人过程:实施“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育人模式,开展合作教育和校外“职业人”实践工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拥有多个高水平实验实训中心,并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建有实习基地,能够有效支撑专业产教融合实验实训的全面要求。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到2028年,计划开设7个职业本科专业

2018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申报并通过“一流特色本科专业建设”引领计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智能制造专业群,涵盖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工业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


该专业群的课程结构、师资背景和实验室资源为打造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了支撑。



“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这些岗位需要融合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工业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传统的本科专业已不适应智能制造人才需求。”二工大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教学副院长李太斌介绍,“因此,学校开启了职业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交叉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据了解,职业本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教学内容更强调实践性,涵盖了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旨在培养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领域,从事智能制造产线集成与应用、智能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智能制造系统监控与运维等工作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工程师。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数控编程与加工时间、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智能制造生产管理(MES/ERP)、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运维等,“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将抽出51%学时用于实践环节,我们采用校企双元、工学交替、招生就业校企一体化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来促进知识传授和生产实践的严密衔接。”李太斌告诉第一教育


未来,学校将围绕上海“2+(3+6)+(4+5)”现代产业体系,依托现有优势应用型本科专业和师资力量,整合职业教育教学资源,聚焦智能制造战略产业链需求,围绕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重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打造“政行企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耦合。


校长谢华清表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将依托优势学科,对接上海产业升级需求,重点布局工科,拓展理、医、经管等领域的职业本科专业,“计划到2028年,开设7个职业本科专业,年招生约300人,并且所有职业本科专业均参与贯通培养试点,来拓宽学生的发展路径。”


上海电机学院

服务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区

上海电机学院新增一个职业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上海电机学院的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为学校重点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据上海电机学院教务处处长吕红芳介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电气系统装调、控制、集成、设计等知识,主要适应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气工程升级改造需求,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精湛技术技能,能实现实际应用,具备能够现场解决较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人才缺口成为关键问题,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已经成为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和“智改数转”的驱动下,企业急需熟悉生产和掌握理论,兼具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上海电机学院服务临港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区,对接临港和闵行国家战略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求,协同合作,共建产教育人平台。吕红芳说,学校与上海航天装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上海电气集团、飒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设置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拓展模块,实施“以证代考”,实现“课证”融通。

此外,依据电气工程相关企业需求,上海电机学院建成电气控制、模块化生产、自动产线装调、智能制造、机器视觉、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现代制造、工业机器人等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定期巡查并通报检查结果,纳入考核体系,推动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同时,学校与航天集团、宝钢股份、上海电气等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5家,可满足实验实训和专项实践需要。


文字:曹轶姗、王佳依、芮德贵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责任编辑:吴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