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掩映的徐汇区湖南街道,百年历史建筑群间沉淀着岁月痕迹,这里居住着大量老年居民。家中漏水该找谁?家庭纠纷如何调解?独居老人生活如何保障?这些困扰街坊的难题,如今在民情快办工作站找到了“极速出口”。以“七个一”流程规范为核心,工作站快速响应居民“急难愁盼”事项,实现家门口“一站式解决”,让社区治理既有分秒必争的速度,更有人情浸润的温度。
湖南街道淮中片区民情快办工作站“物业+居家养老”服务站
今年3月,湖南街道淮中片区民情快办工作站在复兴西路8号落地,已高效办结居民咨询、诉求100余件。其核心在于“七个一”流程规范:
一口现场通办:所有咨询和诉求统一受理,避免居民多头跑动;
一人专岗即办:专人负责跟进,确保责任到人;
一天答复市民:24小时内向居民反馈处理进展;
一起协同快办:跨部门联动,提升解决效率;
一路统筹督办:全程跟踪督办,防止推诿拖延;
一屏纵观片区:智慧大屏实时监控,动态掌握片区民情;
一件事到一类事:从个案解决延伸至同类问题系统性处理。
同时,工作站构建“五个事”分级处置机制:
紧急事:微网格员1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
一般事:站点1天内统筹解决;
复杂事:片区3天内多方协同处置;
疑难事:街道7天内条块联动突破;
苗头事:党工委每月研判,跨前化解潜在矛盾。
这一机制极大提升了治理效能,居民诉求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破题”。同时,为满足高频需求,工作站还开设两大专岗:“专业律师+人民调解员”提供法律咨询与矛盾调解服务;“专职物业+居家养老工作员”则聚焦物业问题与养老服务。
湖南街道淮中片区民情快办工作站“专业律师+人民调解员”专岗
前不久,东湖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旖旎现场接待时发现,淮海中路某老旧小区楼梯缺乏扶手,老人上下楼存在安全隐患。工作站迅速联动街道管理办、房管所与物业,次日即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协商会确定改造方案,最终定制出既符合历史建筑风貌又保障安全的硬木扶手。“现在上下楼安心多了!”一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老人感慨道。针对街道老旧小区多、居住的老年人多的特点,通过各居民区调研了解,很多楼道都缺少扶手,面临老人上下楼难题。为此,街道完善优化了“建筑可行性分析—居民意见征询—方案全过程民主—扶手安装”4步扶手安装流程,2周内23个扶手安装到位。
居民全过程参与扶手的方案制定
湖南街道老龄化率达43%,历史保护建筑与高龄居民交织出独特的治理命题,养老问题也是民情快办工作站收到居民反馈中最高频的诉求。对此,街道党工委专题研究,联合上海衡复物业公司,围绕高频事项,从机制入手推动系统性解决,将“物业+养老”服务模式由“一件事”拓展为“一类事”,实现从“房屋管家”向“生活管家”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街道聚焦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如家庭清洁、助医陪诊、代购代配等高频需求,探索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并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对接不同家庭情况。以五原路—安福路区域为试点,衡复物业推出定制化服务清单,涵盖家庭快扫、换季空调深度清洗、上门理发、代配药品等项目,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
发放“2025年慰老挂历”
今年4月,衡复物业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制作并发放“2025年慰老挂历”,以特大字号标注“颐乐管家”联系方式,覆盖155名80岁以上老人;同步上线“云服务”平台,方便海外子女扫码预约服务或代缴费用,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老人少跑腿”。每半年一次的服务清单评估与优化机制,则确保服务内容始终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适老化改造也成为“一类事”系统解决的重要体现。针对风貌区内的公共卫生间及公共走道设施陈旧等问题,通过居委会组织居民协商、物业制定可行性方案等渠道,在兼顾风貌保护的前提下,有序推进防滑地砖铺设、淋浴房等适老化改造。此外,近150平方米的衡复适老化体验中心也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将提供智能护理床、电动沙发等设备的现场试用与安装服务,打造一站式适老化服务平台。
在武康片区,颐乐管家李经理日均接到2~3位老人的求助,服务范围涵盖家庭清扫、陪同就医、代购物资等日常事务。“管家不仅帮我修电器,还常陪我聊天,像家人一样贴心。”一位独居老人感慨道。这种“生活管家”式的陪伴,正是湖南街道以机制创新回应民生需求的真实写照。
通过从“一件事”到“一类事”的延伸拓展,湖南街道实现了养老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供给的转变,也为民情快办机制注入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湖南街道通过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城建中心等力量,持续为物业赋能,深化“物业+养老”快办模式。
片区会上多元协商解决难题
湖南街道的实践表明,“民情快办”不仅是一种机制创新,更是对老龄化社会的温情回应。从“七步闭环”到“物业+养老”,从“急难愁盼”到“贴心小事”,这里的故事印证了社区治理的核心——以民为本,让速度与温度同行。
记者:奚亮、吴佳宁
编辑:宁平英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