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生物作为其核心要素,是水环境健康的“晴雨表”。守护水生态,就是守护人类的生存根基。
2025年,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将组建联合采样组,采用“联合采样、集中鉴定,科学规范、质量为先,信息管理、数据共享”方式,对浦东新区内五个“十五五”国控水生态监测点位进行水生生物样品现场采样记录和样品前处理工作。
水生生物作为水环境的“晴雨表”,其种类、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够直观反映出水体的健康状况。通过监测水生生物,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水体中的污染问题、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化,为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包括鱼类、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等,根据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等。这些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在科学研究、生态平衡维护、经济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为不断完善水生生物采样能力,夯实水生生物监测的工作根基,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线上、线下组织技术骨干线上参加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总站技术交流和上海市组织的水生生物监测技术培训。从基础理论讲起,涵盖水生生物的分类学知识,细致到各类水生生物的独特形态、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详细了解了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的采样技巧。
技术交流会上,大家充分讨论了水生生物监测的工作安排、监测流程、监测质量监督、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和内容等,强调了生境调查和评估的重要性,分析现场监测和采样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样品保存、运输、前处理以及鉴定依据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监测等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来源:生态浦东
编辑: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