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陆镇的上海志承新材料有限公司,实习生李军正在车间的套圈区一板一眼地做着手上的活,将橡胶软圈贴合模具的凹槽形状一点点按压嵌入,检查无误后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再继续下一个。
李军身穿蓝色无尘大褂,头戴蓝色网帽,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看上去略显稚嫩,动作也稍显迟缓。今年20岁的他,是嘉定区职业技术学校成佳教学点的学生。到6月份,李军即将从学校毕业,这对他和他的同学们来说,今后的人生路该何去何从,能否融入社会,是否具备职业能力,这些问题牵挂人心。
为了帮助特殊孩子被社会接纳,毕业后能正常步入社会,上海沪嘉经济发展中心“护佳湾”妇联和马陆镇新联片区“匠新智联”妇联在马陆镇妇联的指导下,通过政企校三方联动,建立了“照亮心途”实践基地,运用多方合力的模式帮助这类特殊孩子寻找实习岗位和创造就业机会。
“我们前期与新联片区、沪嘉经济城深入开展了专题研讨十余次,共同走进企业车间查看工作环境和内容,调研岗位与实习生的适配度和方案的可行性,积极协调企业等多方资源,破解特殊孩子就业的瓶颈难题,最终促成了实践基地的落成。”马陆镇妇联主席顾丽萍说。
目前,“照亮心途”实践基地与镇域内的上海志承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华太智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易扣精密件制造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愿,每家企业接收一名特殊实习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工作,通过师傅带教,实习生们一步步学习工作内容、适应工作环境、开展工作实践。如果考核达标,他们则能够顺利入职企业,正式走上就业岗位,开启全新的人生经历。
如今,李军已经在上海志承新材料有限公司实习近一个月,从一开始的师傅带教到在工位上独立完成,他上手越来越熟练,工作成效也在不断提升。“孩子的工作现在已经达到了及格线。我们以平常心对待他,不给他额外的关照,让他自信大方地与大家一起工作。”上海志承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晓雯说。
工作之余,张晓雯还和李军谈心:“喜欢工作氛围吗”“上下班交通方便吗”······通过沟通,李军也表示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甚至可以挑战更高难度的工作。“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增加一到两位他的同学一起来实习,让他们可以相互结伴,说不定他们的适应能力更强。”张晓雯说。
在上海华太智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另一位实习生杨立帝正在工位上忙碌着。他所做的线束工作不仅需要学习工具钳的使用,还要学会看图纸,根据表格上对应的型号选择匹配的线进行操作。“他学得很快,不同岗位我都让他试一试,他都完成得不错,遇到问题他会及时来请教,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带教师傅马登祥说。
上海华太智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林也在关注着杨立帝的工作,时常询问他有没有困难,工作强度是否适应,作息和饮食是否习惯,听到他说工作非常有成就感,为他加油鼓劲。
汤武超是三位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实习生,他在上海易扣精密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作是穿扎带,将有锯齿的带子穿过带扣,保持每根扎带长度基本一致。“他现在的产量基本接近正常值的50%,通过带教不仅是教他东西,也让员工们有所感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光点,每个人都可以自信大方地生活和工作。”上海易扣精密件制造有限公司代表张宏说。
上海市嘉定区成佳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春燕介绍说,很多孩子在学业完成后返回到各自的家庭,慢慢地,一些在学校学习到的技能就被遗忘,生活能力大打折扣,并不利于他们成长。他们需要与社会更好地衔接,有正常的生活作息和朋友同事。“孩子们能够有正常的企业实习经历,正常地走上工作岗位,给孩子创造了一条新的出路,也给其他孩子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看到了今后可以奔赴的方向!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去体验,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张春燕激动地说。
以“照亮心途”实践基地为纽带,通过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携手共同为这群孩子打造了一个被社会接纳、展示自我的平台。
今后,马陆镇将继续拓展服务对象,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可以加入到这一项目中来, 也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加入到奉献爱心、担当社会责任的队伍中来。“我们会持续升级服务模式,让孩子们从实践中能够实现真正的就业,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他们的就业护航员。”马陆镇妇联主席顾丽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