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市法学会 > 文章详情

孙思琪|从海商法基础理论到比较海商法

转自:上海市法学会 2025-05-07 07:40:00


人才简介

孙思琪,男,1992年5月生于上海,中共党员,现任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海事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航运管理与法律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上海市晨光学者,入选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兼任中国海商法协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海商法,其中专攻海商法基础理论、海上运输法、比较海商法、海事诉讼时效。在《民商法论丛》《国际法研究》《中国海商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当代海商法价值论》《邮轮旅游法律要论》,教材《海商法导论》《海上货物运输法教程》《邮轮旅游法教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市晨光计划、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2024年经遴选成为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

兼顾基础理论与前沿动态
海商法由于鲜明的实践品格,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在于各项具体海事法律制度,而对基础理论的构建和研究关注较少。孙思琪在我国著名海商法专家胡正良教授的指导下,自进入学术领域之初,即关注海商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他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是“论当代海商法国家自主性与国际统一性之关系”,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当代海商法价值论”,前者近十万字全文发表在《民商法论丛》,后者入选“中国法学会后期资助项目文丛”出版,均填补了我国海商法理论研究的相应空白。此外,孙思琪在校内开设“海商法导论”课程,并出版了对应的教材,主要讲解符合本科生在海商法入门阶段知识层次的海商法基础理论,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构建海商法的理论框架,确立后续学习各项具体制度的基础。

注重海商法基础理论构建的同时,孙思琪也积极关注学科前沿问题。例如,2017年前后我国邮轮经济快速发展,孙思琪便投入了邮轮旅游法律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并出版了我国首部邮轮旅游法律领域的专著《邮轮旅游法律要论》。此后又在全国范围内首开“邮轮旅游法”课程,并出版了对应教材。随后,孙思琪又关注到国际邮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并在29岁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立项,选题即为“海上公共卫生法律治理研究”。近年孙思琪开始研究自主航行船舶的私法问题,以适应航运智能化的新业态趋势,主持上海市晨光计划“智能船舶私法规制研究”,并在《韩国海法学会志》《世界海运》等国内外刊物陆续开始发表相关成果。
开拓海商法比较研究
由于英国法在航运领域的重要影响,海商法研究长期以来偏重英美法系,而对大陆法系海商法理论关注较少。孙思琪在全国范围内首开“比较海商法”课程,以中国海商法的争议问题为脉络,不仅关注英美,同时也比较德国、日本、韩国等大陆法系典型法域的海商法理论,并以教研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较为系统的海商法比较研究,旨在借鉴域外的既有经验,推动舶来的海商法与本土私法传统的融合。此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修订的立法工作中,孙思琪也多次提出关注大陆法系的海事立法经验,用以解决航次租船合同、提单物权效力、电子提单等立法争议问题。

海商法学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
孙思琪同时也是海商法学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2023年7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实施30周年之际,孙思琪与同事郑睿副教授共同发起“中国海商法青年论坛”,为青年海商法学人提供一个学术、开放、温馨的交流平台。论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引起了学术界乃至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2022年以来,孙思琪牵头与法律出版社合作,组织出版“现代海商法教科书系列”,并出版《海商法导论》《海上货物运输法教程》《邮轮旅游法教程》3本独著,推动海商法教科书体例的现代化,与主流高水平法学教科书接轨。

2024年,由于注意到各国国内电子提单立法快速发展的趋势,孙思琪又组织专家学者广泛译介相关立法,涉及英国、新加坡、法国、日本、韩国、阿布扎比全球市场等法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前各国电子提单立法的全貌。

责任编辑:
庆书余   郭  骏

往期精彩回顾

于爽|多维发展 破茧成蝶
万里鹏|奉法守正 用学术讲政治

王美舒|以实践理性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青年法学研究者

吕炳斌|知识产权与数字法治交叉领域的探索者

朱工宇|助力引领区涉外法治建设

刘骏|做立足于民商结合的研究



上海市法学会官网

http://www.sl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