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创建“无押金城市”的战略部署,阳信县以信用赋能和文化增值为双轮驱动,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率先破题。县图书馆通过全面推行“零门槛”无押金服务模式,创新打造“用信阅”服务品牌,自新模式实施以来,新注册读者突破5000人,累计减免押金25万余元,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400余场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服务体系。县图书馆通过智慧化改造,在馆内配置12台自助办证机、查询机、借还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读者凭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在30秒内完成自助注册,实现“一秒找书、一键借还”的便捷服务,借阅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倍。同时创新推出“手机智享图书馆”服务,将鲁通码、电子社保卡与借阅系统无缝对接,打造集“办证、查书、看书、借书”于一体的移动服务平台,构建起“掌上阅读”新场景。
信用管理塑造良性借阅生态。通过建立“守信激励、失信约束”的双向调控机制,将个人信用与借阅权限挂钩。创新实施读者积分管理制度,对按时还书、参与阅读活动的读者给予信用积分奖励,对逾期行为进行信用约束。该制度实施以来,图书逾期率同比下降28%,文献流通率提升34%,形成了信用建设与服务质量同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文化创新激活城市发展动能。以“用信阅”品牌为纽带,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今年以来已举办传统文化书展、美术展等特色活动,吸引参观者超1万人次;创新开设《阳信文史》专栏,收集整理地方文史资料9篇,精选展出6篇;开发“阳信故事”系列文创产品100余套。通过“文化+信用”的深度融合,累计开展公益性讲座、培训等文化活动100余场次,提供无押金借阅服务3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
数据显示,阳信县通过“用信阅”品牌建设,不仅降低了市民文化消费门槛,更培育了全民信用意识。目前,图书馆读者群体较改革前增长45%,月度图书流通量突破历史峰值,初步形成了“信用有价、文化惠民”的创新发展格局。这一创新实践为县域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也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开辟了新路径。
“我们将持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把‘用信阅’模式向更多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县图书馆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打造“信用+文化”服务矩阵,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信用场景拓展、文化IP培育三大工程,推动城市信用建设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为创建全国首个“无押金示范城市”贡献阳信经验。
(大众新闻记者 韩凯 通讯员 周霄航 徐海燕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