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晨光穿过威海市鲸园小学的梧桐枝叶,在青砖路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校门口,丛滋芬正弯腰耐心地为一个小男孩系上红领巾。这样温暖的瞬间,是她35年教育生涯的日常写照,也是她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生动注脚。
作为鲸园小学党总支书记,丛滋芬始终将教育视为神圣使命。她坚信,每一个细微的教育举动,都可能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她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到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智慧创新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的事业中。
上午9点10分,丛滋芬准时走进教研办公室,开启与数学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在《角的初步认识》的大单元集体备课研讨中,她绘制出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将课程标准、学生学情与大单元教学理念巧妙融合。“我们的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丛滋芬指着白板上的设计图,详细阐述着围绕大任务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规划,让老师们对未来的教学方向豁然开朗。
10点30分,上课铃声响起,丛滋芬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为师生们带来一堂精彩的生活数学展示课。课堂上,她时而引导学生开展热烈的小组讨论,时而俯身倾听学生们新奇的想法,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巧妙的提问,将抽象的古老经典问题变得趣味横生。
中午11点50分,放学铃声响起。丛滋芬来到四年级(3)班,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用餐。她一边温柔地给旁边的孩子夹菜,一边笑着说:“胡萝卜甜甜的,吃了能让我们像小树苗一样快快长高!”听着孩子们分享上午的趣事,她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还不忘轻声提醒大家细嚼慢咽。
下午2点,百年古楼里的党史馆和校史馆成了最生动的课堂。在王海将军的事迹展区,丛滋芬饱含深情地讲述:“这位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将军,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保家卫国的事业。他刻苦学习、勇于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孩子们仰着小脸,眼神中满是崇敬,认真聆听着每一个故事。而这些校史和党史内容,早已被融入丛滋芬精心编写的《家国》读本中,成为师生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下午的教研活动中,丛滋芬和老师们一起讨论正在研究的省级项目。从课程内容的筛选,到教学方式的设计,她带领团队反复推敲课题方案,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完善。她的手边堆满了各种资料和书籍,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研究思路和心得体会。
回到办公室,丛滋芬又马不停蹄地处理着学校的各项事务:仔细审核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精心规划下周结合课题研究成果的课程安排……直到夜幕笼罩校园,她才放下手中的工作,结束这充实而忙碌的一天。
多年来,丛滋芬用脚步丈量校园的每一寸土地,用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丛滋芬还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和心得凝结为《多元开放 以文化人》《乐思人生从爱上英语开始》等专著,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她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从课程改革的艰难探索、到学生关怀的点滴细节,从教师团队的成长蜕变、到校史文化的薪火相传,丛滋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着鲸园小学不断前行。鲸园小学的荣誉墙上,挂满了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全国小学创新实验学校等30余项荣誉,成为省级基础教育教研基地、爱国主义基地、青少年创客教育实践基地。
这份无私的付出,让丛滋芬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山东省“双减”工作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如今,捧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她依然谦逊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教育工作者该做的事,看到孩子们由懵懂的儿童成长为鲲鹏展翅的少年,自信、乐观、向上,再辛苦都值得。”简单的话语背后,是35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对教育事业最深沉的热爱。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她用爱与智慧浇灌着每一朵花朵,书写着属于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动人篇章。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林慧芹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