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翠苗红心|威海市羊亭学校:五爱相融育家国情怀 守正创新谱教育新篇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4-30 17:34:58

威海市羊亭学校立足乡镇教育实际,以“向阳教育”为办学理念,紧扣“五爱相融,情系家国”主题,通过系统化设计、多维度渗透、实践化体验,将家国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构建起了贯穿自我、家庭、校园、家乡和祖国的爱国主义“五爱相融”教育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育人模式,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

以“爱自己”为基,筑牢思政育人阵地

分层次推进思政课程。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小学阶段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中学阶段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开发《红歌嘹亮》《红色印记》等校本课程,将革命传统、英雄事迹融入课堂,打造“导向鲜明、形式活泼”的思政教育体系。

全学科渗透思政元素。挖掘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中的爱国主题,在语文课诵读爱国诗文、历史课讲述红色故事、音乐课传唱经典红歌、美术课描绘祖国山河,形成“课程思政”协同效应,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感悟家国情怀。

育人成效彰显思政引领。系统化课程浸润,学生通过组建“青葵宣讲团”义务讲解本地红色事迹,积极参与社区剪纸等非遗技艺展演,自主策划主题班会、参与微纪录片创作等,彰显社会责任感与文化自信。

“青葵宣讲员”在“强国复兴有我——思政大课堂”宣讲

以“爱家庭”为链,传承优良家风基因

依托传统节日涵养家风。结合清明、端午等节日开展“寻家风、写家书”活动,引导学生探寻传统文化根源,将孝亲敬老、家国同构的理念融入家庭教育。

推进家庭会议传承薪火。组织“红色记忆·薪火传承”主题家庭会议,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讲革命故事、共学英雄事迹,推动红色基因代际传承,培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家庭氛围。

建立家庭档案赓续基因。通过“家长思政课堂”“红色家风故事汇”等平台,带动家长深度参与爱国主义教育。亲子共学成为家庭生活新风尚,许多家庭参与制作“家庭红色档案”,记录祖辈参与革命的口述史,将爱国主义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

以“爱学校”为桥,厚植责任担当意识

以美育人,强化校园责任感。以“爱我校园,呵护羊亭”为主题,组织学生创作主题明信片、书法及绘画作品。通过艺术设计实践,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之美、领悟责任之重,将爱校情怀转化为具象化艺术表达。

以劳塑形,塑造协作品格。开展“‘净’化校园 ‘卫’你护航”劳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全面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整治,聚焦角落细节,践行“全员保洁”理念。在劳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分工协作中培育互助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小事显担当,劳动促成长”的价值内涵。

以文化人,厚植家国情怀。举办“祖国,我想对您说”主题征文活动,鼓励学生以笔为介、以文传情,结合成长感悟与时代观察,用真挚文字向祖国深情告白。引导学生在构思创作中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愿景,以青春之声传递爱党爱国的赤子之心。

以“爱家乡”为径,拓宽实践育人路径

“双引擎”赋能本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深度挖掘羊亭本土研学资源,紧密对接环翠区“精致城市·羊亭开发”攻坚重点任务,以“你好,家乡”“你好,未来”为双核心引擎,创新构建“在地化体验+前瞻性引领”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范式。通过开发本土研学点位,将区域发展成就转化为鲜活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在实地探访中感知家乡变迁、理解城市精神。

“多主题”构建全方位育人场景。打造立体化研学课程,开发“文化线”“劳动线”“生态线”“爱国线”“科技线”“圆梦线”等“六线并行”的研学体系,有机融合劳动教育、美术实践、语文素养、科学探索等多学科元素,形成立体化研学实践矩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发展与国家进步的同频共振。

“走进东南乡 红色润童心”研学实践活动

以“爱祖国”为魂,浸润文化自信根基

赋能传统节日增强文化认同。抓住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写春联、中秋诵诗词、红歌合唱等活动,让学生在习俗体验中增强民族归属感。

创新开展科技艺术融合教育。举办“中国力量”科技节,展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成就。

深化艺术实践教育。开展“革命故事连环画”创作宣讲,以艺术形式再现党史,让爱国情怀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生根发芽。

诚邀榜样先锋进校园。邀请革命老兵、科技工作者、文化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榜样面对面”系列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家国情怀的现实力量。

“向祖国献礼”庆国庆系列活动

下一步,威海市羊亭学校将继续以“五爱相融”为主线,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在深化课程融合、拓展实践载体、强化家校协同、创新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守正创新、久久为功,让爱国主义教育如春风化雨,滋养每一位学子的精神家园,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羊亭经验”。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郑莉 通讯员 李国英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