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大众新闻 > 文章详情

法眼丨李铁案二审维持原判,暴露出的体育法律短板如何补齐?

转自:大众新闻 2025-04-30 16:36:38

李铁案作为中国足球领域极具影响力的腐败案件,自曝光后便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2024年12月13日,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李铁因受贿罪、行贿罪、单位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李铁不服提出上诉。4月30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这场备受关注的司法审判,不仅为足坛治理提供了典型司法样本,也折射出体育领域法律规范与监管机制在实践运行中的现实挑战。

对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律师。他们凭借丰富的实务经验与深厚的专业知识,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展开理性探讨,为探索体育领域法治建设的优化路径提供了专业视角与建设性思路。

“职权实质论”破解争议,身份认定法规待完善

“国家工作人员”主体资格认定是李铁案的核心争议焦点。北京炜衡(烟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周骏指出,体育领域“体制与市场交织”的特性在李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既接受中国足协的行政任命,又深度参与俱乐部商业运营,双重身份导致职权性质混同,极大增加了主体资格的认定难度。

现行《刑法》将“国家工作人员”定义为“从事公务”的人员,但传统“身份形式论”单纯依据人事关系、经费来源或编制身份进行判断,难以应对体育领域的复杂情况。在此背景下,法院采用 “职权实质论” 认定李铁符合“国家工作人员”主体资格,这一裁判思路是司法与时俱进的体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创新应用。

周骏进一步解释,“职权实质论” 紧扣《刑法》第93条“从事公务”的本质,将公共事务管理权作为核心判断标准,突破了传统形式主义的认定标准。在体育场景中,即便行为人采用市场化聘用形式,只要其实际行使球员选拔、赛事资源分配等公共体育事务管理职权,即可被认定为 “国家工作人员”。这一标准有效破解了腐败分子利用“身份包装”逃避法律制裁的难题。

从法律逻辑层面来看,“职权实质论”打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将认定焦点从行为人的外在身份转向权力行使的实质内容。以李铁案为例,尽管其任职存在市场化因素,但他在国家队球员入选、比赛安排等事务中,实际掌控着公共体育资源的分配权。这种权力直接关系到国家足球事业的公平发展,具有明显的公务属性,因此法院依据 “职权实质论”认定其符合受贿罪主体要件,确保了法律适用的精准性与公正性。

尽管 “职权实质论”在李铁案中有效解决了核心争议,但从法律制度长远完善的角度来看,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周骏认为,在法律完善路径上,或可通过立法程序将《体育法》第52条所指的“国家队管理人员”纳入《刑法》第93条“准国家工作人员”范畴,以此减少法律适用层面的分歧;针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同时涉及受贿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双轨腐败”情形,或可在《刑法修正案(十三)》框架下探索增设“从重吸收”条款,审慎考量刑罚适用的协调性,避免因刑罚折抵削弱法律的震慑效果。

明确法律边界与强化监管,构建体育领域治理体系

山东浒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保建直言,李铁案暴露出体育领域在法律和监管层面存在诸多缺口,亟需系统性解决。为此,他认为,应明确法律边界和强化监管机制,从而构建更完善的治理体系。

在明确法律边界方面,需从立法完善和普法教育双管齐下。一方面,应结合体育行业“体制与市场交织”的特殊性,在《体育法》等法律中细化体育管理机构、从业者的法律地位与权责边界,明确受贿、行贿等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例如,清晰界定国家队教练、俱乐部管理人员在球员选拔、赛事安排中的权力范围,并配套严格的法律责任,同时通过加重刑法与财产刑处罚,提升违法成本。另一方面,针对体育从业者法律意识薄弱的现状,需定期开展法律培训与宣传活动,覆盖运动员、教练、管理人员等群体,从根源上增强行业合规意识。

在强化监管机制方面,则要构建“独立机构+多元监督+技术赋能”的立体监管网络。首先,设立独立于体育管理部门和俱乐部的专业监管机构,配备审计、法务等专业人员,对体育赛事运营、球员转会等全流程进行常态化监督;其次,激活媒体、球迷等社会监督力量,通过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并加强与审计、税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形成监督合力;最后,充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体育资金流向、转会信息进行实时追踪与数据存证,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从技术层面杜绝数据造假与信息隐瞒,确保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依托数字人民币特性,三步实现体育资金穿透式监管

在体育领域,腐败资金常借现金交易、境外赌球平台洗钱等隐蔽渠道流转,传统金融监管手段对此往往难以追踪。针对这一困境,周骏认为,应依托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特性,构建三层防控体系,实现对体育资金的穿透式监管。

周骏表示,破解体育资金监管难题,需从规范账户管理入手。“可强制要求体育从业人员分别开设数字人民币对公账户与个人账户,将赛事赞助、转会交易等业务资金与薪酬收入严格区分。借助智能合约技术,设定资金使用规则,一旦出现混用情况,系统立即自动冻结账户,从源头切断违规资金流转的可能。”周骏进一步阐释道。

“账户管理筑牢了资金监管的基础,而实时监测异常交易同样关键。”周骏进一步解释道,“通过开发‘体育资金动态系统’,对单笔超50万元的交易实施实时标记,并将税务发票、商业合同等多源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系统能智能捕捉俱乐部向裁判员账户高频转账等异常交易模式,及时发现潜在的腐败资金流动,让违规交易无所遁形。”

谈到体育资金跨境流转的监管空白,周骏表示,还需打通国际监管壁垒。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 张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