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300余名建设者的连续奋战,济枣铁路全线重难点工程之一的青铜山隧道横洞顺利完成挑顶施工,标志着该隧道建设正式进入正洞施工阶段。
近日,记者在位于济南市南山区的济枣铁路青铜山隧道施工现场看到,隧道已完成挑顶施工。作为济枣铁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之一,隧道全长5108m米,为单洞双线隧道,以泥灰岩、页岩、石英闪长岩为主,围岩结构复杂。其中,青铜山隧道横洞位于青铜山大峡谷景区内,横洞全长695米,隧道洞身穿越岩溶、围岩失稳、顺层偏压等不良地质区域,下穿青铜山大峡谷地下溶洞,溶洞与拱顶最小净距约50米,同时线路侧穿南甘露泉泉眼,安全风险高,技术难度大。
青铜山隧道全长5108m米,线路下穿青铜山大峡谷景区房屋及相关景观建筑,现在已经转入隧道正洞工,距离下穿景区还有394米,隧道洞身穿越岩溶、围岩失稳、顺层偏压等不良地质区域,局部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安全风险高。
中铁二十一局济枣铁路1标现场施工负责人王清涛介绍,针对青铜山隧道局部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洞内存在多处强富水区,项目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分4个工区、7个作业面施工,采用“大断面+弧形拱架”工艺,运用超前地质预报、3D扫描成像技术精确测量开挖轮廓面等技术手段,组织专家对安全步距、施工工法进行论证。同时,借助山东铁投智能管理平台,实现隧道人员施工、大型机械、原材料的 质量安全可视化管理,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
为确保最美铁路的建设,“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是工程建设中恪守的原则底线。参建单位为攻克隧道通风排烟、岩爆等难题,引进聚能水压爆破施工技术,利用在水中传播的爆破应力波对水的不可压缩性,使爆炸能量经过水传递到炮眼周围的围岩中,有利于岩石破碎,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围岩的扰动,有效控制超欠挖,起到雾化降尘的作用,提升了开挖面光爆效果,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质量。目前,该隧道已进洞662米,成功穿越多处浅埋软弱围岩段,单作业面月掘进速度最高达97米。
同样位于济南市境内的另一重难点工程—济枣铁路金象山2#隧道也在有序施工建设当中,该隧道全长2210米,上跨既有营业线S7济泰高速海螺峪隧道,立交处结构净距约24米,相当于8层楼高度。
中铁二十一局济枣铁路1标现场施工负责人吕金彪介绍,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项目现场采用非爆开挖,进一步优化非爆施工方案,利用全站仪机器人检测设备,加强既有隧道监测,通过超前地质预报数据,及时调整开挖进尺、缩短支护时间,下一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大资源投入,加快施工生产进度。
济枣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也是山东省“八纵六横”高铁网的重要旅游通道,正线全长268.4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共设济南东、历城、南山、泰安东、宁阳东、曲阜东、邹城、滕州东、枣庄南、台儿庄10个车站。
济枣铁路出泉城、穿泰山、连三孔、汇古城,是齐鲁大地一条高品质的旅游廊道和黄金通道,建成后将与日兰高铁、济青高铁、胶济客专、济滨高铁互联互通,打通省会经济圈与鲁南经济圈的快速通道。项目的实施,对于建设“轨道上的山东”、支撑和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大众新闻记者 常青 实习生 刘楚慈 通讯员 赵肖捷 房健 辛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