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战决胜之年。4号线、8号线、高新东区云巴等重要线路将相继建成通车,6号线、7号线、9号线建设全面提速,强省会的市内交通体系正实现质的飞跃。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大众日报"大众拍大众"公益影像活动走进济南地铁4号线(一期)八一立交桥站施工现场,记者和济南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志愿者一起,用镜头为这些城市建设者们定格奋斗瞬间,传递节日的温暖祝福。
八一立交桥站主体结构的顺利封顶,标志着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全线主体结构施工圆满完成。这座被建设者们称为"硬骨头"的车站,创造了多项施工纪录:32米的超深基坑、14万立方米的土方开挖量、160余条管线的复杂迁改工程,每一项都是对施工技术的极限挑战。在建设高峰期,来自四川巴中、陕西汉中、山东菏泽等地的四五百名建设者在此日夜奋战,目前仍有近二百名工人坚守岗位。
50岁的李龙和妻子李金彦是工地上的“夫妻档”,丈夫是木工,妻子是钢筋切割工。来自汉中的他们自春节返岗后就没回过家。“家里有两个娃,大的上高一,小的上初中,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李龙说这话时,手上的活计没停。他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如今能和妻子在同一个工地工作,已觉得是难得的幸福。夫妻二人年收入十余万元,全都攒着供儿女读书。当记者和志愿者为他们拍下合影时,李金彦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她说要把这张照片带回老家过年。
"我从来没有在岗位上这么正式拍过照片,还这么快就拿到啦,太惊喜、太感谢你们了!"来自苏州的吊车司机蔡锖激动地说。他每天都要操纵吊车,从地下二十多米的深处将土方吊运上来,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在地下四层的站台和隧道内,24岁的陕西架子工赖妙拿到照片后,又拉着工友要求再拍几张合影,年轻的面庞上写满自豪。
在地下三层的施工现场,记者支起了简易打印机,这成了工地上最热闹的地方。起初有些腼腆的工人们,看到同伴拿到打印好的照片后,纷纷排队等待拍摄。当自己的形象一点一点从打印机中显现时,这些平日里与钢筋水泥打交道的硬汉们,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表情。有的仔细擦拭手上的灰尘才接过照片,有的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再传给家人,还有的对着照片中的自己笑得像个孩子。
来自四川巴中的岳春兰今年54岁,她和她的姐妹们是工地上有名的“娘子军”,她们干起活来不输老爷们。志愿者崔红军为她们整理了服装,姐们几个在地下三层拍下了一张合影。
4号线作为贯穿济南主城区的东西向骨干线路,通车后将极大缓解经十路交通压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大众拍大众”活动用影像记录下城市变迁背后的动人故事。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用双手托举城市梦想的见证。当未来乘客们匆匆走过这些车站时,或许不会知道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但这些定格的笑容与汗水,已经永远镌刻在城市发展的记忆里。
(大众新闻记者 陆金星 王培珂 马海燕 孙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