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滨州市沾化区黄升镇4.6万亩小麦的灌浆水已基本浇完。在全镇近一个月的小麦灌浆水灌溉过程中,当地农民在传说着一件事。
这件事与12345热线有关,与浇地有关。
2月28日和3月3日,黄升镇政府连续收到两件上级转发来的反映春灌问题的滨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承办单。收到这两件承办单时,全镇干部群众都在忙着为小麦浇返青水。群众利益无小事,浇地更是大事,刚接到承办单时,黄升镇政府也是一阵紧张,看完了承办单内容,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两件承办单在“问题分类”一栏里,写的都是“表扬感谢”,内容都是表扬黄升镇党委、政府解决了该镇困扰北片区9个村20多年浇地难问题的表扬件。
在采访中,两位给滨州市12345热线打电话的当事人均愿意公开身份和姓名。王权胜是当事人之一,他是黄升镇后皂村农民,今年75岁,是位老党员。他在给热线打电话时是这么说的:近20年至30年,后皂村无法人工灌溉耕地,基本靠天吃饭,黄升镇党委、政府于2025年彻底解决了耕地灌溉问题,村民非常感谢镇领导。另一位当事人叫张洪升,也是后皂村农民,他在热线电话中表达的内容与王权胜说的差不多。
两件承办单。
王权胜和张洪升都是后皂村的种地大户,前者种着50亩粮田,后者种着150亩粮田。他们说,因为后皂村的耕地离水源很远,想浇地要多次提水,费用太高不说,浇得也太慢,浇不了多少地河渠里就没水了,村里的粮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以前浇不上水,小麦产量不稳定,春季旱了,小麦亩产也就三四百斤。今年小麦返青水、灌浆水都浇上了,全村的麦田亩产都有希望过千斤。”王权胜说。
黄升镇党委书记王文涛说,黄升镇北片区地势高,离着水源比较远,以前需要多级提水才能把水送到地里,而春季农业用水量大,等别的地方浇完地,这些地方的耕地有可能没有水可浇。这个片区内的黄杨干沟以前主要用来行洪排涝,不具备灌溉功能。2024年,黄升镇党委、政府把解决北片区灌溉问题当成第一民生大事来抓,投入200多万元在黄杨干沟与徒骇河交汇处建设了一体化提水泵站,安装了3台(套)轴流泵,单台机组设计流量3700方/小时,装机容量132千瓦/台。“今年两次春灌,这个泵站都是根据需求启动2台机组,每天可抽水约17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困扰北片区后皂、前皂、吴家、邓王等9个村庄近20年的浇地难问题。”
小麦浇返青水时,黄升镇主要负责人在调度水源,确保全镇小麦浇上返青水。(资料照片)
黄杨干沟来水了,邓王村村民李根生、李云爱夫妇在浇灌自己家的200亩麦田。(资料照片)
在以前,前皂村村民想浇地,要从西边的程井泵站或者东边的潘家泵站提水,最远的耕地距离泵站达20里,水从泵站送到地头需要三级提水。因为距离远,一家一户村民没法浇地,只能是有抽水机的几户村民合伙浇地,浇地费用一直很高。现在,有了黄杨干沟一体化提水泵站,水能直接送到地头,浇地费用大大降低。“我这120亩麦地,一般年景要浇两遍水,今年春天的浇地费用,比去年节省了1万多元钱。”前皂村种粮大户吴荣海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孟令旭 李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