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上观号 > 上海合作交流 > 文章详情

教育帮扶 | “沪青新滇”四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圆满举行

转自:上海合作交流 2025-03-25 21:04:23

近日,由青海省果洛州中小学教研和教师发展中心、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和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教体局联合主办的“云端筑梦——沪青新滇四地线上语文专题活动(第三场)”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民族寄宿制学校与上海市毓秀学校同步举行。

本次活动以“文化散文式作文写作指导——语言篇”为主题,吸引了沪、青、新、滇四地80余名语文教育专家及教师云端相聚,共研作文教学新路径。
活动背景与目标
活动开幕式由青海省果洛州中小学教研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勇(援青)主持。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沪青新滇“云端对话”,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与教学策略优化,为参与研修的地区引入别样的作文写作教学风景,推动初中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多种作文教学范式,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成为教学改革的有生力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支持。
新疆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市毓秀学校副校长杨鹏飞(援疆)在开幕辞中表示,文化散文式作文教学需经历“探索—验证—实践—改进”的科学化路径。他鼓励与会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语文教学研究,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张鹏向大家介绍了梁河这座镶嵌在滇西边陲的“孔雀之乡”及其文化,他表示,这次的活动搭建了一座跨越山海的桥梁,让德宏州能够与教育发达地区深度对话,共同探索”文化散文”式作文教学的新路径。张鹏认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对梁河教育而言意义非凡:也是“借智赋能”的宝贵机遇,也是“守正创新”的实践探索,还是一次“携手共进”的责任担当。

青海省果洛州中小学教研与教师发展中心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焦士汛主任表示,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思维启迪的重要人物,并从“跨越协作”、“破局出新”、“守正创新”三个角度谈了本次活动的意义:本次活动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从而促使教师更新知识储备,改变教育方式,增长教育智慧。同时也促进不同地区的写作教学研究,为一线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搭建专业成长的阶梯。
课程展示与教学亮点
佘远娟:《细品语言美,深析文风味》
上海市毓秀学校佘远娟老师以“语言美”为核心,通过三篇文化散文例文的对比赏析,提炼出文化散文语言的四大共性特征——唯美意境的景物描写、细腻连贯的人物刻画、铿锵准确的议论抒情。课堂设计注重“感性认知到理性升华”的转化,通过仿写、修改、互评等环节,引导学生将方法内化为写作能力,现场气氛活跃,学生反馈积极。
李玉梅(援滇):《回龙茶韵里的文化密码》
青浦区白鹤中学李玉梅老师以“文化意象”为主线,围绕云南回龙茶文化创设情境任务。通过“意象提炼—语言升级—思辨写作”链条,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写作素材。课堂采用小组合作与即时互评机制,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展现了“文化+情境+思辨”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专家点评与教学启示
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青海省优质课获得者魏芬礼表示,佘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既注重语言美的理论建构,又强调写作能力的实践提升,从理论奠基、方法归纳、修改实践、总结提升,形成完整的学习链,让学生真正的学会了、学到了。佘老师的教学思路与实施策略,为老师们后续文化散文写作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藏文中学办公室主任、全国中小学名师优课教案一等奖及“国培计划”——民族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一等奖获得者高世红表示,两节课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灵活、小任务驱动学习,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师素养高、引导效果好。这两节课通过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和良好的教学素养,引导学生重视文化散文式写作,引导学生要将文化因素深入到习作的内容中更容易让人理解,对学生的习作起到了正确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更容易理解所要写的内容,更容易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一中学高级教师、青海省优秀教师、青海省教学能手张永芳表示,两位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的角度都很细致。根据余秋雨和汪曾祺文化散文的特点,“文化散文”式作文的教学需要老师的精细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建立生活博物馆来记录,每月创作写景叙事、写人记事的文章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积累提升。也可在“文化散文“式作文教学中运用余映潮的五步推敲法提升文本细读能力。
上海市毓秀学校特级校长、语文教师周秀芳表示,作文课上老师的高位引领非常重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并有了创作的火花时,老师精彩绝伦的下水作文使学生对于写作的方法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的收获更大。文化散文式作文的提升也离不开平日里的阅读积累,但更需要有能力和方法把这种深厚的阅读积累通过作文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文化散文式作文教学课正是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活动总结与展望
活动尾声,杨鹏飞副局长总结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亦是育人载体。两节展示课分别从语言共性提炼与文化内涵植入切入,为语言表现力训练提供实践样本。未来,工作室将持续聚焦“跨区域协作教研”,通过“阅读摘抄点评”“经典诗文背诵”“专题写作训练”等多元路径,推动文化散文教学落地生根。
此次云端研讨跨越山水阻隔,汇聚沪青新滇四地智慧,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期待未来通过更多此类活动,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与教学质量的共同提升。

来源:上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