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慈善事业更好融入民生保障大局?近年来,杨浦区民政局积极探索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在江浦路街道开展试点“线上”建立困境家庭个案管理系统,“线下”成立家庭支持中心,逐步构建起社会资源集散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社区事务受理中心与家庭支持中心双轮驱动的社会救助模式。
建立信息系统
助力救助服务“公平+精准”
为进一步精准对接需求,开发困境家庭个案管理系统,根据社区困境家庭实际,将个人碎片化信息管理转为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信息化管理,通过入户调查提出经济需求、身心健康需求、家庭关系需求、家庭照顾需求、社会资源需求、就业需求,从六个维度进行打分,对困难家庭进行“红、黄、蓝”分级管理,通过街道和社会力量的信息共享,对需要社会组织跟进服务的个案通过科学评估后进行转介,更好地为社区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
救助对象个案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得社会救助工作由经验判断走向了数据支持,由“大水漫灌”转向了精准对接。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录入,社会救助工作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救助对象的各种情况以及已经享受到的政策内外保障。
完善工作体系
助力救助资源“集成+长效”
以2018年机构改革为契机,探索将社会力量融入帮扶工作新模式,岗位设置上,结合上海市“9+1”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建设,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设立了政策法规和社会工作两个部门,并设立个案管理专技岗位,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服务团队上,形成“一个受理中心+多个社会组织+22个居委会”的专业救助顾问服务团队。服务流程上,建立“入户调查—科学评估—分类服务”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入户调查详细了解困难家庭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按“红黄蓝”跟进分类服务,为社区救助顾问团队明确服务范围。
通过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服务网络、完善服务流程,将分散的社会救助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持续提升社区救助顾问对困难群众的发现能力、对困难诉求的回应能力、对疑难问题的解决能力。
打造帮扶平台
助力综合救助“物质+服务”
在精准把握困难群众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打造为困境家庭提供专业社工服务的平台,探索建立集慈善超市、食物银行、乐业空间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家庭支持中心,为困境家庭提供更全面、细致的服务。目前,已形成“方舟计划”等救急难帮扶项目,“食物银行”“爱心行动”等助困项目,“雏鹰计划”“良友助学”等助学帮困项目,“展翅计划”等助就业项目,“候鸟计划”“慈善助医助困”“中华助医助困”等助医帮困项目,“爱心助老”等关爱老人项目,集助困、助学、助就业、助医、助老项目共计21个,不断丰富救助资源,持续凝聚“社会参与”正能量,为困难群众提供综合救助服务。
家庭支持中心自运行以来,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1.01万人次,各类帮困金额共计336.14万元,发放各类捐赠物资共计10.4万件。项目开展政策咨询、慈善捐款、物资发放、情绪疏导、技能培训等综合救助服务,持续为困难群众输送温暖。
近年来,区民政局
积极打造温暖救助系列品牌
精准服务困难群众
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在江浦路街道的试点探索
也为全区社会救助工作下一阶段的
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
文字/图片:闵正
编辑:文茜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