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早7时,应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邀请,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终身教授谢仲淙来到麻醉科示教室,就《The mechanistic insights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作主题报告。
谢仲淙教授是现任麻省总医院麻醉科、危重医学、疼痛科、基础科研主任, 老年麻醉研究室主任,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阿尔兹海默病、麻醉神经毒性、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术后瞻望等。在麻醉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谢仲淙教授累计主持、参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等科研项目20余项。
报告会上,谢仲淙教授就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和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PND)的发生率、相关机制以及预防策略展开了讨论,并阐明了观点。从实验室到临床,谢仲淙教授团队探索了POD患者血液指标,揭示血液中Tau-PT217升高在术后谵妄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表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IPA是参与POD发病机制的重要分子,并发现采用气味刺激可以改善PO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表现及神经炎症。谢仲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为POD神经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探索POD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具备临床转化的价值,有望缓解目前POD治疗难的临床困境。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科研处张箴波副处长、麻醉科张晓庆主任、刘健慧副主任等专家在报告会上就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相关的专题,与谢仲淙教授进行了深刻探讨,现场的各位麻醉学同道和青年医生们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庞启颖医师就临床麻醉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谢仲淙教授强调了临床POD易感病人维持充足的脑氧供和循环稳定的重要性。科研型博士生孙艺晏、冯煊然、杜雪等对麻醉学基础研究提出相关问题,谢仲淙教授表示麻醉及手术对不同脑区具有不同作用,动物水平POD造模后发现的相关脑区兴奋性改变可能是基础研究的下一个核心切入点。同时,谢仲淙教授对麻醉科搭建本次学术交流平台表示肯定,并对麻醉科的学术交流氛围表示高度的赞扬。谢仲淙还赞许了刘健慧教授所带领的临床和基础科研团队。刘健慧团队不仅通过结合医学影像学及认知评价量表建立了PND诊断预测指标,还为PND神经炎症学说提出了更加完整的理论依据,更通过对临床麻醉药物的神经毒性和TMS等全新干预手段的研究,为PND预防治疗手段的改进麻醉优化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具有推进性的理论基础和证据。
最后,张箴波对谢仲淙教授的莅临和对医院发展战略提出了重要指导建议及意见表示衷心感谢。张晓庆表达了对与谢仲淙教授团队在医、教、研各方面合作交流的由衷期待,刘健慧诚邀谢仲淙教授定期来院开展学术讲座。
本次主题报告会使麻醉科同道及青年医生对POD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益于医疗工作中临床实践路径的完善和青年医生的培养。与会老师和学生纷纷表示大受裨益,希望今后能多多举办类似的讲座。
图文 | 麻醉科
编辑 | 沈珏
校审 | 谢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