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市场解码 > 文章详情
咖啡来上海有180年了,它曾经被翻译为枷榧、茄菲、加菲、高丕……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卫群 2024-04-30 21:52
摘要:浓缩上海咖啡业100多年发展历程的上海咖啡历史文化展,在淮海中路上的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拉开帷幕。

上海是目前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有着“国际咖啡之都”的名誉,可你是否知道一个多世纪前,上海人是怎么喝咖啡的?又是在哪些场所喝咖啡?4月30日下午,作为第五届“五五购物节”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的一项内容,浓缩上海咖啡业100多年发展历程的上海咖啡历史文化展,在淮海中路上的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拉开帷幕。

“咖啡来上海有180年历史了,是上海近代商业文明的最好见证者之一。”本次展览的策展方——德庭(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近代商业史研究学者邵毓挺介绍,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843-1844)间上海对外贸易的原始文献中就有“枷榧豆5包,每包70斤;皮条3扎,每扎94斤”的字样。这一记录不仅提供了咖啡的一个曾用译名是“枷榧”,还明确了1844年上海已经有咖啡豆进口这一重要事实。

德胜咖啡行的原罐咖啡,DD’S弟弟斯咖啡馆的代币,静安咖啡行、光明咖啡馆、大中华咖啡馆的店铺广告,国际饭店咖啡厅、七重天咖啡馆、沙利文咖啡厅的发票……邵毓挺向记者一一介绍现场珍贵的实物展品,让人仿佛能闻到100多年前上海大街小巷飘荡着的咖啡香。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咖啡业已经非常繁荣。”他介绍,当时上海有许多知名咖啡馆,大多集中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南京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西藏中路、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一带。“现在人们常说咖啡具有社交属性,其实当年也是。南京路、淮海路、西藏路是当年上海工商业最繁荣的区域,到咖啡馆谈生意、谈事情,当时的人也爱这样。”他说。

上图为上海DD’S弟弟斯咖啡馆的代币,下图为上世纪40年底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街景)。

展览上的“镇馆之宝”是一只有着七八十年历史的德胜咖啡原罐,里面还放着当年的咖啡。“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诞生于1935年的民族企业。”邵毓挺说,德胜作为民族品牌,在群雄逐鹿的众多洋行中脱颖而出,它从国外进口咖啡生豆,焙炒加工,以“C.P.C”注册商标销售给西餐厅、饭店和咖啡馆。1958年,“C.P.C”改为“上海牌”商标,次年,德胜咖啡行更名为上海咖啡厂。

中间为德胜咖啡行的咖啡原罐。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上海咖啡厂为代表的上海老字号食品企业,不断创新转型,接续着上海咖啡业的薪火传承。展览上,还可以看到上海咖啡厂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上海牌”咖啡茶实物、可可粉铁罐、“福”字牌乐口福铁罐,以及上海光明、益民等食品企业以咖啡为原料,生产糖果、冷饮等产品的包装纸。“可以说咖啡自从进入上海,就从来没有离开过上海老百姓的生活。”邵毓挺说。

各种以咖啡为原料的糖果、冷饮产品的包装纸。

为了纪念咖啡来到上海180周年,邵毓挺还专门创作了一幅油画《上海咖啡记忆》悬挂于店堂显眼处。画面中,他把当年上海知名咖啡馆的名称、各个时代咖啡的不同译名——枷榧、茄菲、加菲、高丕等,按原Logo的图样复刻下来,真可谓100多年上海咖啡业的风云际会浓缩于尺幅之间。

油画作品《上海咖啡记忆》

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5月15日。活动主办方为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为配合活动,上海香港三联书店特意组织了200多种港版图书现场销售,涵盖咖啡教程、咖啡欣赏、咖啡制作、咖啡旅游等类别。

题图说明:4月30日,上海咖啡历史文化展在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拉开帷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