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第30期解放书单副书单|在微更新中,重新想象城市的未来
分享至:
 (7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一 2024-04-23 07:00
摘要:但是,和几百年前相较,我们更擅长在城市生活吗?

中国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下半场”,城市改造模式已发生改变,以“小修小补”代替大拆大建成为城市治理与发展的新潮流,从整体性规模更新到渐进式微更新,城市更新呈现出新趋势、新路径。

微更新也可以带来大改变。而如今,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城市微更新如何做到“有里有面”“有形有神”,如何升级迭代、提质提效?

让我们在书籍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理想的城市,“轻量”与“有机”的改变

在这个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离开故土奔向城市,开始新的生活。

来到城市,建立联系,在此扎根。

但是,和几百年前相较,我们更擅长在城市生活吗?

城市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聚居地,人们对于城市有着理想生活的想象。对于“理想的城市”,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描绘。于是,在保持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对已有城市空间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的局部改造,从而实现空间活化与区域振兴,也变得更为重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西欧到亚洲,城市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网络进入了更新阶段,开发、改造、复兴与重建在此时发生,人们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小型社区空间,并开始思考其对于城市活力的重要性。

明治大学理工系建筑学科教授小林正美长年致力于城镇建设与设计活动,带领专家与市民共同努力营建社区,在她所著的《再造历史街区》中,她讲道,在日本,这项运动被称为まちづくり,即“街区营造”。日语中的“营造”又指“稻米的培育”以及“人的培养”,换言之,“街区营造”的深层意味是指这件事情本身是需要用心规划与培育的。

与“城市更新”不同,“城市微更新”所要强调的是“轻量”与“有机”,以轻微的姿态带来改变,易操作易实施,且这种改变可以与社区产生联系,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改变可以永续进行,持续激活。“微更新”的实践者,是政府、公益组织,是专业开发人士、建筑师和规划师,也是社区居民,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是“微更新”实现目标的关键。

2000年,英国《城市更新手册》的出版,标志着英国城市更新工作的新起点。这部手册对城市和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当时的英国,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热烈反响。

在《城市更新手册》序言中,利兹大学名誉教授彼得·罗伯茨指出,城市更新是一个经历丰富却鲜为人知的现象。对于城市地区所遇到的问题,没有普遍适用或“一刀切”的解决办法。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似乎都是正确的。

同样的,《世界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前沿译丛:英国城市更新》一书也全面介绍了二战以来英国城市更新的各个发展阶段,是迄今为止比较全面地展示英国城市更新历程,并全面深入介绍英国城市更新理念、相应政策设计及政治经济背景的专著,对我国当下的城市微更新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城市微更新是基于城区肌理和风貌,尊重城市本身秩序与规律,强调多元共同参与,以地区当下的核心问题为突破点,以合适的规模,对局部进行修补更新,从而激发一种自主的连锁效应,为地区创造更具归属感的空间与影响力的文化。

历史记忆,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

在上海静安区,始建于1882年的“海上第一名园”正在重现百年前的光华。地处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核心位置的张园,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它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也是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改造的城市更新项目。

2023年10月3日,观众畅游张园。

为了呈现张园“重生”的心路历程,今年3月,张园文化丛书第一本《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出版,并创新提出“城市文化元空间”的理论。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熊月之看来,张园有机地将商业性、休闲性、大众性、开放性和流行性汇集到一点,五性合一。其中商业性指市场性、消费性,免费开放、有偿服务;休闲性指娱乐性,可散步、赏景;大众性指其公共性,不设门槛,对公共开放;开放性即世界性、多元性、包容性;流行性即变易性、先锋性、创新性。

熊月之总结,最初的张园融合商、旅、文、教为一体,如今焕新后的张园重新成为潮流中心,可以说刚好和它100多年前的“身份”结合了。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城市微更新。

城市记忆是城市的故事,贯穿城市的历史,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街坊里巷、庙堂遗址等都是城市历史记忆的组成元素,承载着这片土地上居民的共同记忆。重视对这些元素的文化保护和挖掘利用,可以让人们漫步其中,触景生情,达到以文化人、环境育人的效果。

简·雅各布斯曾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说:“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

以张园为代表,上海见证了我国城市更新模式的更迭,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大拆大建”到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开发”,从加入WTO后的“重质轻量”,再到大数据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上海已进入“城市更新4.0”时代,这一时期的核心概念是“有机更新”,将城市看作一个永远处于新陈代谢之中的有机生命,人为介入应顺其肌理、循序渐进。

文化场域,城市空间的集成式设计

作为上海首批完工亮相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蟠龙天地历经8年筹划、4年建设,从郊区的“脏乱差”蜕变成“网红打卡地”,历史建筑、小桥流水吸引着众多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游览。

外滩“第二立面”也在焕发新貌,如今的“外滩·中央”项目,亲民又时尚,咖啡馆、餐厅、爵士乐中心……市民可以走进去休憩、游玩,感受老建筑不一样的方寸之美。

夜间来云间粮仓散步的居民

136亩的“云间粮仓”也是上海松江微更新的一个生动样本,这里已经华丽蜕变为集科创、文创、体创于一体的人文新地标,引入了展览展示、演艺剧场、文化培训、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创意业态,活力满满。

利用好、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才能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的特色化和多样性。利用历史文化特色区域建筑的高低和质感、街头小巷的场景、自然的风貌等各类特质,营造富有特色的氛围,以达到“聚微成网”,延续城市生长的脉络。

上海城市更新正朝着小规模、针灸式、多维度的有机更新方向发展,在《水城共生: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黄浦江两岸文化空间的变迁》一书中,作者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术发展部副主任丁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伍江探讨了黄浦江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书中的案例选取范围涉及已经相对成熟的四个黄浦江典型水岸案例——外滩、陆家嘴、徐汇滨江以及后世博园区水岸区域,并逐一分析每个区域城市更新的发展历史、空间层级的水岸再生中的特征与冲突、城市更新策略,对我国城市更新和城市水岸文化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颖将以上案例称为集成式设计理念。所谓集成式设计理念,是指突破传统规划建筑领域的设计专业边界,探索“设计+”的新模式应对城市更新的新命题,打造一个统一整合的、跨专业跨领域的集成化的城市更新服务体系。其目的是以规划设计为核心,统筹平衡多专业要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与活力提升。

在《人本城市:欧洲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案例:巴塞罗那的城市更新历程,前后共历时30余年,其第一阶段即“微观整治”时期,以老城和城市边缘区为核心,实施“城市针灸”。“城市针灸”即选取城市中重要节点进行空间活化与建筑改造,以“点式更新”带动全域。巴塞罗那政府提出“通过雕塑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的策略,随后大量出自大师之手的艺术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老城区。

西班牙诗人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曾笔绘“世界上唯一我希望永远不会结束的街道”,微更新后的兰布拉大街承担起这一职责。这条曾被称为“流浪者大街”的林荫道,连接了城市地标——加泰罗尼亚广场和哥伦布纪念碑,成了真正永远不会结束的街道。

内生动力,人是城市微更新的主体

“我走在鼓楼下面/路在堵着/雨后的阳光散落/人们都出来了/执着的迷惘的文艺青年很多/如果我无聊了就会来这里坐坐。”赵雷的一首《鼓楼》使得钟鼓楼一跃成为北京的新晋打卡地。游人如织的同时,钟鼓楼周边地区也在进行腾退与更新。

与之类似,北京的白塔寺也经历了这一过程。在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助理教授赵益民的观察中,这样的城市微更新更注重居民的诉求,力求达成“最大公约数”。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城市微更新:城市存量空间设计与改造》中还有很多,作者李涛认为,城市微更新中最应该关注的还是人。居民是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微更新的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上海,当你走在由安福路、武康路、巨鹿路、长乐路等构成的远近闻名的衡复风貌区时,你能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优美景色。但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说,徐汇衡复风貌区城市更新的重点,是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风貌,也要保住城市的烟火气,最重要的是,要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

武康路210号的历史建筑,曾因“朱丽叶阳台”和蝴蝶结而一度被捧为网红打卡地。

目前,衡复风貌区已完成一批改造,徐汇正加快“三旧”变“三新”,即“让老旧住房穿新衣、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

重建附近,其实是居民最关注的问题,已经退休的王司琴坦言,对她和朋友们来说,社区的公园非常重要。社区公园是可以让居民得以在其中收获更多休闲、交往体验及舒缓身心的优质公共空间,重建附近的特征是在不改变现有绿地空间属性的前提下,提升社区公众的参与性,进而促进社区营造。

《重建附近: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启示录》由此衍生,它是对2019年及2021年两届社区花园与社区设计国际研讨会的成果进行的总结,集合了各地社区花园与社区规划研究者的新观点和一线实践者们的近期实验案例,对当下中国城市更新和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方向探索和实践意义。

如今,建筑师俞挺发起的“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已经推进了七年。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建筑师,他一直尝试用理性的建筑学工具表达他对上海的理解,“激活”城市的“失落”空间。

俞挺说:“微更新镶嵌在城市肌体中,直接和具体的人发生关系。微更新需要城市的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设计师以相当技巧的方式来设计。一旦做好,微更新对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正面影响,比大规模更新来得更直接与显而易见。当微更新项目积累到一定数量以后,就会涌现出一种我们目前还无法预判的城市新面貌。微更新像小花一样此起彼伏地出现,就像你走在梅雨季节的上海街头,突然闻到一丝玉兰花香的惊喜。此时城市的发展比之前的那种高歌猛进来得更让人心定神闲。”

挑战不断,更新是城市永恒的状态

城市微更新也面对挑战。

我们看到,一些城市的微更新存在一定问题:或忽视了对历史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大量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或缺少对城市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地方特色不够突出;或公众参与程度不够,改造缺乏认同感……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碎片式的微更新,与需要大批资金投入的大规模更新不同。城市更新之所以可能有危险,是因为它会构建一种二元对立——一方面是脑海中想象出来的又新又美的城市景观,另一方面是对此时此刻存在的城市景观的他者化,即不认为这样的城市景观值得在这里存在。

如果我们想让城市更新变得更加包容,摆脱这样的二元对立应当是接下来要走的第一步。

2023年3月起,山东淄博因烧烤火遍全国,引发了城市治理话题大讨论。随后天津、哈尔滨等城市,陆续被大众关注,迎来了流量的“泼天富贵”。

在流量面前,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我们表面看到的是流量的红火,殊不知要接住这“流量之考”,背后则有更深层次的城市治理逻辑。

《城事在人:淄博现象背后的城市治理与变革》便是这样一部鲜活生动的城市微更新的教科书。淄博标本,从个体经济的发展中升腾出烟火人间;城市之治,终不以流量论输赢,回归人本最为长远。

俞挺发现,在细碎烦琐的城市更新实践中,建筑师不仅要有强大的观念和理想,还要懂得倾听周边嘈杂零碎的声音和欲望,有开放的心态,能容错,会应变,将一切综合起来去执行,才能更好地实现改造。

在微更新中,以俞挺为代表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想说的就是摆脱标准化。因为每个城市、每个社区、每个项目甚至每条道路,彼此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每个项目都有其“指纹属性”,所以一事一议、一路一策是城市更新的“贴身”属性,标准化无法实现满足不同类型的城市、社区、项目、道路需求的标的。

所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阳建强等专家建议,在城市微更新的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和回归人的尺度、加强公众在微更新工作中的深度参与、建立健全的微更新保障制度与长效机制等。

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会对城市微更新产生助力,比如,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或讨厌某条街道?“网红打卡点”是偶然形成的吗?在《城市更新的眼动追踪诊断》一书中,作者陈筝发现眼动追踪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人们是如何阅读环境、理解环境的,在城市更新中运用这项技术,有助于更多以人的活动场景为导向,更加科学地去设计和改造环境。该书从眼动追踪支持的理论基础、风貌诊断和循证设计三个层面展开,旨在建立一个观察人们在各类环境中的行为和感受形成过程的“慢镜头”,探索眼动注意力数据如何帮助设计师实现特定设计目的、了解使用者的感受和动机,如何理解并诊断具体空间中人的感受和行为,并围绕城市更新中的典型设计问题来建构研究、支持设计决策。

城市的生命在于不断更新并持续迸发的活力,更新是城市永恒的状态和不变的主题。站在当今,我们需要更新的思维方式,重新想象城市的未来,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我们的未来。

书籍

《再造历史街区》

[日]小林正美 著

张光玮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城市更新手册》

[英]彼得·罗伯茨 休·塞克斯 著

叶齐茂 倪晓晖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世界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前沿译丛:英国城市更新》

[英]安德鲁·塔隆 著

杨帆 译

同济大学出版社

《海上名园:张园与海派文化》

时筠仑 郑丽君 李莉 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水城共生:城市更新背景下上海黄浦江两岸文化空间的变迁》

丁凡 伍江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人本城市:欧洲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

[丹麦] 卡斯滕·波尔松 著

魏巍 赵书艺 王忠杰 冯晶 岳超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微更新:城市存量空间设计与改造》

李涛 孟娇 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重建附近: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启示录》

刘悦来 魏闽 王嘉颖 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事在人:淄博现象背后的城市治理与变革》

魏涛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城市更新的眼动追踪诊断》

陈筝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