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看看火花背后的上海传奇
分享至:
 (20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4-04-20 06:30
摘要:每一幅火花背后都有着一个独特的故事。

近日,位于普陀区近铁城市广场的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宣布: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该馆成功获得“最大规模的火柴盒贴画馆藏”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火柴盒贴画在收藏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火花,也称火柴商标、或叫磷票,它既是一种小型广告宣传画,又是一种袖珍的艺术宣传品。

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馆长范霞告诉记者,目前,收藏馆内20多万种不重样的火柴盒贴画是馆方多年来从世界各地精心搜集而来,根据题材分为30多个大类、100多个小类,馆内展出的有“中国各省景观火花”、“宣传阵地”、“老花精选”“奇珍异藏”“外国火花”等五个专题。

火花题材广泛,除了展示生产厂名外,更多的是聚焦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范畴,包罗万象。每一幅火花背后都有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它们共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其中,更得以窥见上海的民族工业传奇。

“最大规模的火柴盒贴画馆藏”吉尼斯世界纪录。王笛摄

说到火柴,便绕不过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

馆藏“珍宝”之一,是来自1930年代的——《中华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会员各厂商标式样》火花册(共四十二页),贴有火花233枚。

范霞介绍,1928年,当时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将民族企业家经营的火柴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中华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共同抵御外国火柴的侵入。

这本火花册中,向观众展示了今人陌生的北平丹华火柴公司、天津丹华火柴公司、荧昌火柴公司、丽水遂昌火柴公司、胶东增益火柴公司、杭州光华火柴公司、南汇中华火柴公司、苏州鸿生火柴公司、佛山巧明火柴厂等近三十家火柴公司的火花。

《中华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会员各厂商标式样》火花册部分内容展示

《中华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会员各厂商标式样》火花册部分内容展示

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见证了在危难时刻民族工业资本精诚团结、敢于同外来资本竞争抗衡的历史。

原来,19世纪20年代,外国火柴占据中国市场80%以上的份额。外国火柴商依仗自己的产品成本低降价倾销,企图挤垮中国的民族工业。

从美国圣约翰大学毕业的刘鸿生,凭借早年在英商开平矿务局工作积累的经验,已成为上海滩“煤炭大王”。但他对旧中国孱弱的工业生产能力倍感痛心,深感没有民族工业,中国难以自强。

当时,肥皂被称作“洋碱”,蜡烛被称为“洋蜡”,而火柴则有“洋火”之称。已投身实业的刘鸿生,萌生了实业报国的念头,他选择了“热门”的火柴工业。

然而,国内军阀割据混战,旧军阀买办非但不维护民族工业,还对国货层层设卡、加收重税。刘鸿生创办华商鸿生火柴厂并不容易。

更困难的是技术问题。当时的中国,有不少民族火柴厂,却始终无法生产出安全、稳定且无毒的火柴,更难以与资金充沛、技术先进的洋品牌竞争市场。

如何突破“洋火”的重重封锁,生产中国人的火柴?

此时恰逢“五卅”运动爆发,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呼声日益高涨。刘鸿生意识到,“联合”将是破局外资围堵的出路。

大中华火柴公司的雏形开始在他心中萌发。刘鸿生首先联合全国50余家主要火柴厂,成立了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原本一盘散沙的民族火柴业开始联合抱团。

1930年,刘鸿生又联合荧昌、中华、鸿生三家公司,三厂合一,出资成立大中华火柴公司,总部设在上海。

技术突破是“硬骨头”,刘鸿生重金聘请留美回国的化学博士林天骥,运用高强度粘胶剂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技术难题,还购买了当时最新的设备等用以改进火柴品质。

之后,大中华火柴公司发展壮大,陆续兼并同业,属厂分布上海、镇江、苏州、九江、杭州等地,出现了同属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名烟”“飞轮”等不同商标字样。

作为抗衡“洋火”的先锋力量,“大中华”品牌对保护与抢救民族火柴工业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巅峰时期,其产量和销售量皆超全国火柴产销量的两成,成为全国最大的火柴公司,并走出国门在芝加哥世博会精彩亮相。

范霞介绍,“大中华”品牌的火花代表作,就是反映民族气节的“龙游”火花。

“龙游”火花

1940年初,日军焚毁了大中华火柴公司在浙江萧山的临时工场。刘鸿生当年底就在浙西龙游县重新设厂恢复生产,并使用了“龙游”火花。该枚火花巨龙昂首,云海怒卷,并有“请用国货”等字样,强烈表现出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坚强品格。

此外,在民族品牌中,“眼镜花”很典型。它是老火花中颇为独特的品种,图案格式统一,中央是两个并列的圆圈或圆环,其内写有火柴的商标文字。

眼镜花

“眼镜花”始于清末,贯穿整个民国,一些品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还在生产。不少设计充满了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比如印有“中国”“上海”等字样。

收藏火柴盒贴画的资深爱好者李涌金认为:“虽然现代火柴基本已退出了老百姓的生活,但是火柴曾是中国民族工业和外国企业抗争的重要阵地,可以从‘火花’中汲取到知识与力量。”

一位参观者在认真观看。周楠 摄

小小的火花也在方寸之间,映照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现代的民族工业发展史。

以收藏馆所在的长风地区为例,如今已是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风景十分优美。曾经,这里是烟囱林立、厂房连片的长风化工区。

上海火柴厂原址,是现在的上海少儿图书馆新馆、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所在地。该厂是中国最早采用机器制造火柴的现代化工厂。改革开放以前,上海火柴厂也是全国同行业中最著名的火柴生产企业之一。

上海火柴厂的前身是日商“燧生火柴厂”,创建于1923年。此后,先后为瑞典、美国火柴公司所有。

1950年12月,上海火柴厂由人民政府接管。1953年改名为地方国营华光火柴厂。从此,这一现代化的火柴工厂彻底扬眉吐气,成为中国自己的工厂。它积极为各地同业兄弟厂培训操作技术,将火柴连续机推广到全国。

上海华光火柴厂出品的火柴

1966年,国营华光火柴厂更名为上海火柴厂。到了1970年代,全部改装使用新的国产火柴连续机。主要生产“上海”、“四季”、“生产”等商标的民用及特种火柴。

1990年,上海火柴厂引进自动流水线,按国际标准生产各类流行火柴。

如今,上海火柴厂虽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在收藏馆里,仍可以看到很多上海火柴厂出品的“火花”:特别是印有上海字样的外滩风景图,成为当时上海很好的形象宣传。

上海火柴厂的“火花”上,印有上海字样的外滩风景图

离曾经的上海火柴厂不远处,中国第一家味精厂——天厨味精厂,也于1947年落户长风地区,在我国化学工业史上留下过灿烂的篇章。

有趣的是,收藏馆内就有一张由大中华火柴公司监制的味精牌火柴,上面除了画着一瓶味精之外,还写着“调味上品 完全国货”的字样。这是“天厨味精”在火柴盒上所做的广告。

“天厨味精”在火柴盒上所做的广告

1964年,天厨味精厂使用发酵法生产味精获得成功并付诸生产,技术水平领先全国。20世纪80年代,这个味精厂更是率先在行业中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发酵全过程。辉煌时期,其味精产量达6136吨,出口量最多达到1012吨,产品远销印度尼西亚、巴西、菲律宾等国家。

作为仅次于邮票的世界第二大平面收藏品,火花更折射了上海的人文历史、社会景观等生活百态。

1931年6月21日,由中外合作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雨过天青》在上海新光大戏院试映。同年7月1日正式公映。为配合中国首部有声电影公映,发行方还在火柴盒上做起了广告。

第一部有声电影《雨过天青》在火柴盒上所做的广告

在收藏馆里,可以看到这枚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电影广告火花。

电视剧《繁花》的热播,带火了“外滩27号”。这里原为怡和洋行大楼。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商洋行,它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线索,也成为上海近代历史的重要书写者。

1955年该建筑收归国有,变成上海外贸局,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外贸大楼。现在外滩27号6楼为备受广大艺术爱好者追捧的久事美术馆。

在收藏馆里,还展出了由怡和洋行当时监制的、鲜为人知的火花。

由怡和洋行监制的火花

提起西郊公园,也是很多上海人儿时的记忆。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去一次就宛如一次远游。

1980年,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上海动物园”。这座陪伴着几代上海小囡成长的公园,就像时光宝盒,珍藏着旧时光。

火花《上海西郊公园》

上海火柴厂20世纪70年代出品的火花《上海西郊公园》,是由上海当代著名画家王劼音设计的,原来他当年正是上海火柴厂的一名美术设计。

范霞告诉记者,在火花上可以看到版画、漫画、招贴画、水彩、素描、雕塑、摄影、剪纸等多种不同的美术形式。想在4、5厘米见方的画面空间里,设计火花,要包含品牌、厂名、主题画面,是十分考验设计功底的。

而由于场馆面积所限,目前展示出来的火柴盒贴画,仅占整个馆藏作品的百分之二。在收藏馆的仓库内,更多的藏品被精心地装在一个个牛皮纸盒内。

范霞展示收藏馆仓库内的更多藏品。周楠 摄

正是由于已经展陈的藏品和大量在仓库内的藏品,长风商标海报收藏馆才得以发起最大规模的火柴盒贴画馆藏吉尼斯世界纪录申请,经过前期审核、专家评审以及现场对馆藏项目的验收,最终挑战成功。

范霞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的机会,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国货魅力与中国力量,进一步提升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题图来源:王笛 摄
视频拍摄:王笛
图片除标注外,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