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际 > 世界观 > 文章详情
深度 | 第二站上海,为什么说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是一次战略决策?
分享至:
 (19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勤 2024-04-15 18:26
摘要:朔尔茨访华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超越传统上仅为解决具体经贸、技术问题。

1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抵达上海,“打卡”访华之旅的第二站。

这是朔尔茨自出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

重庆、上海、北京,三日三城,行程紧凑密集;3名内阁部长、十多名商界领袖,随团阵容壮观亮眼。

朔尔茨此时访华释放哪些信号?对中德、中欧关系将注入哪些新动力?

战略意义鲜明

在德国舆论看来,朔尔茨此行无异于一场魅力攻势。

与2022年11月任内首次访华相比,朔尔茨此行时间更长,行程更丰富,阵仗也更大。

时间上,朔尔茨将在中国停留3天,这是他担任总理以来外访天数最多的一次。

行程上,从14日至16日,三天内走访重庆、上海、北京三地。

在首站重庆,朔尔茨到访德企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与青年学子讨论现代城市规划;

在上海,朔尔茨与同济大学学生面对面交流,参观德企科思创的创新中心,并会见外贸商会代表;

最后一站北京,除了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朔尔茨预计还将参观798艺术区,并在歌德学院会见艺术和社会领域代表。

阵容上,环境、农业、交通3名内阁部长以及由大众、西门子、宝马、奔驰、拜耳等十多家德企巨头高层组成的商业代表团一同随行。

外界注意到,朔尔茨此访是在一系列复杂微妙的背景下展开的。

德国政府去年7月发布“中国战略”文件,提出“系统性竞争”等内容,一度为中德关系蒙上阴影;欧盟主张对华“去风险”并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也为朔尔茨此行带来紧张;德国经济眼下疲软乏力,正在从原先的优等生变为差生。

受通胀、高利率和出口锐减的打击,德国经济去年萎缩0.3%,而今年经济增长预计仅为0.2%。

有德国媒体指出,此次总理之行将事关德国的未来、经济、就业和增长。

如何看待朔尔茨此时受邀访华,他为了什么而来?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认为,应当从战略层面理解朔尔茨此访。

当下,世界局势动荡变革、充满不确定性,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特别是美国今年大选,结果难料,欧洲感到非常焦虑。

“在此背景下,朔尔茨访华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超越传统上仅为解决具体经贸、技术问题。”姜锋说,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战略沟通,有利于增强战略互信、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社会交流,也便于解决两国关系中的技术和政策问题,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地区热点问题寻求共识与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朔尔茨此访确实有回应德国经济界呼声、顾及经济利益的考虑。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为是因应德国经济形势的权宜之计。因为德国经济遇困与其结构转型、俄乌局势有关,属于短期问题。

姜锋指出,朔尔茨访华说明其一贯重视中德关系,正如他在疫情后曾率先访华。而且他是一年半来唯一一位两次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这也体现出朔尔茨的战略决策。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指出,朔尔茨二度访华规格很高,在其对外访问中很少见。

“考虑到当前一些欧洲国家鼓吹减少对华依赖、近期还炒作产能过剩问题,朔尔茨此行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凸显德国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希望维持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延续务实合作传统。”

四个重点方向

16日,朔尔茨将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

据中国外交部此前介绍,习近平主席、李强总理将同他会晤,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一年半以来,两国领导人可谓多次交流。这次又将讨论哪些话题?

根据姜锋的观察,朔尔茨此访有四个重点方向。

第一是战略互动。

中国外交部称,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方愿同德方以此访为契机,增进理解信任,深化务实合作,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求同存异的原则,推动中德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姜锋预计,两国领导人会谈时料将聚焦双边和全球两个层面。

就两国关系,双方预计将就如何塑造中德关系及战略层面问题交换意见、寻求共识。

就全球层面,双方料将就如何应对政治、经贸、气候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全球性挑战进行交流。

第二是经济合作。

自2016年起,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3%,总额达119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这些都说明中德经贸关系基础扎实,依然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姜锋说,德国经济界对中国经济前景非常看好,这从此次访华经贸代表团的成员和规模就可见一斑。

德国舆论也指出,虽然德国政府发布对华战略想要减少对华依赖,但事实上什么都没改变。总理访华说明无论双方在政治上如何看待对方,经济关系仍在持续。正如朔尔茨对德国智库所说,中国更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伍慧萍说,从朔尔茨对随行部长的选择以及在重庆访问博世氢动力系统公司、在上海到访塑料生产商科思创的活动中都可以看出,交通、数字化、生态农业、环保技术、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等都是德方相当重视的领域,中德两国在这些领域可挖掘的合作空间很大。

不过,外界仍高度关注双方如何就经贸摩擦进行磋商。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推测,中国将在朔尔茨访华时寻求引进德国资金和科技,并通过德国缓解中欧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贸易摩擦。德国则会力求为企业建立有保障的投资条件,也会就补贴等问题向中国提出要求。

姜锋认为,中欧经贸摩擦说明双方合作已经相当深入,不再是简单的商品交流,不能仅仅从制裁与反制裁的角度去看待。

“双方展开磋商还可理解为对新的合作条件、规模以及利益分配的重新调适,如果未来能化解矛盾,双方经贸关系将再上一个台阶。”

第三是人文交流。

分析人士都注意到,朔尔茨此行非常重视社会、人文交流,他与教育界、科技界展开广泛互动,“这对改变双方的社会认知很重要”,姜锋说。

对于朔尔茨此次特意造访同济大学,伍慧萍指出几点考虑和意义。

首先,同济大学多年来有着对德交流、合作的传统,朔尔茨在汉堡市长任上时就曾到访同济。同济与德方的科技、教育合作项目也被写入德国政府文件。

其次,朔尔茨与同济学生交流凸显德国希望进一步深化中德人文、科技、教育等各领域的交往,尤其是希望加强与年轻人的面对面交流。

据伍慧萍介绍,疫情过后,中德青年交往对话势头在迅速恢复。此前,中国决定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对德国等国单方面试行免签。政策出台后,吸引了不少德国年轻人、大学生来华访学、旅游。

“这对于德国年轻人实地感受中国发展、城市建设,更客观全面地认知中国,而不是受西方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四是安全领域。

姜锋表示,相信两国领导人将就乌克兰危机、中东局势等全球热点问题交换意见,避免彼此战略误解与误判。

驱动中欧关系

中德、中法关系向来被视为驱动中欧关系前行的引擎。

去年11月,习近平在与朔尔茨举行视频会晤时指出,中欧关系关乎世界格局稳定和亚欧大陆繁荣,值得双方全力维护好、发展好。

姜锋认为,朔尔茨此次访华对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将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两国领导人在关键问题上交换意见、阐明立场,对于修正中德关系、中欧关系的认知误差、弥补认知赤字、避免战略误解与误判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中欧需要找到更有效且适合当下的互动模式。”

朔尔茨来访后,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预计也将访华。在姜锋看来,作为欧洲大国领导人,朔尔茨把握好中德关系的战略方向,对于其他欧洲国家发展对华关系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姜锋还强调,欧洲确实有一股声音和力量认定中国发展威胁欧洲利益,并将其意识形态化,甚至抹黑中国制度,“这种情绪表达、意识形态方面的顽固性可能长期存在,但不是主流,也左右不了中欧关系健康发展的大局”。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