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这个区的生境花园,有“全市首个”更有“全球典型”
分享至:
 (26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4-04-13 06:42
摘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真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近日,家住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小区的居民在闲暇之余,时不时会来到小区的生境花园,欣赏长宁区辅读学校和大自然保护协会在这里举办的摄影和绘画艺术展,画面上深邃的星空、热情的火烈鸟与充满自然气息的生境花园融为一体,令人倍感身心愉悦。

2019年11月,虹旭小区打造了上海第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社区生境花园,当初400平方米的“1.0版”花园也在去年扩展至2500平方米、以“生活艺术自然共栖地”为主题的“2.0版”。

在虹旭生境花园落成后不到2年,在紧邻虹桥机场的长宁区新泾镇绿八居民区,诞生了紧邻滨水河道的乐颐生境花园,不仅让居民们实现了“推窗就是自然公园”的梦想,还于2021年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

新泾镇绿八居民区乐颐生境花园

从400平方米到2500平方米,从第一座生境花园到如今遍布全区的24座,长宁区用不到五年的时间,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覆盖社区、校园、商圈乃至街区的生境花园建设体系。眼下,长宁正积极打造生境街镇与生境博物馆,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真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有了生境花园之后>>>

社区生境花园,是具有生物栖息环境功能的花园,通过将“生境”与“花园”融合,在都市社区实现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助推人居空间品质提升,使人与自然在城市中和谐共生、互相顺应。

目前,关于生境花园建设,各方达成了五项共识,即使用本地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丰富植物群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辅助食物、水源或庇护所。

生境花园的池塘

2019年,长宁区结合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自然资源紧约束等实际,启动探索生境花园建设。以老公房为主的虹旭小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社区。但最初,即便是干事一向风风火火的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也对“小区里建生境花园”这件新鲜事有些顾虑。

一件小事改变了她和居民们的想法,甚至是观念。

“2018年,一位家住五楼的居民抱怨,晒在阳台的衣服经常沾落上鸟粪,怀疑是居民楼前的大树引来了鸟儿,于是建议趁精品小区改造,将大树移位。”吴红萍说。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整栋楼居民的同意。但树木移位后,鸟粪并未消失,反倒是得知此事的一位鸟类专家建议,在龙骨架上绑上鸟儿们不喜欢的反光丝带,问题就能有效解决。

事实确实如此。这让吴红萍和居民们都意识到,人类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认知,应该有所转变。

虹旭生境花园刚开园时。  舒抒 摄于2019年11月

虹旭生境花园内的松鼠

虹旭生境花园

“生境花园造好了,大家的认知变化比想象得更大、来得更快。”吴红萍举了一连串让人“心里暖暖”的案例:有小松鼠偷吃了居民放在阳台的咸肉,居民跟吴红萍“告状”后不忘补上一句,“书记,我已经严厉批评过小松鼠了”;小朋友在春天抓了很多小蝌蚪放生在池塘,结果夏天小区里到处是青蛙叫,最后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带着专业团队抓走了青蛙;一只黄鼠狼野猫打架打了三年,被打瘸腿后搬离了虹旭生境花园,但几个月后又回来了,居民们还在微信群里欢迎这位“回搬”的“邻居”……

最让吴红萍触动的是一位92岁的阿婆,有一天她说在生境花园“看到小鸟在自己洗澡”,还激动地演示了小鸟洗澡的姿势给吴红萍看,就是一位快乐的老小孩。“生境花园在小区的四年多里,正从纯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转变为人与自然相互衔接、和谐共处的宝贵场域。”

在此契机下,虹旭居民区在这几年围绕生境花园,相继建立了社区公共空间“五园五坊”,包括虹旭乐邻坊“无忧谷”等,在紧邻中环线一侧时常发生噪音扰民的地带,通过整治和更新建立了长约380米的环形健身步道,许多老年居民每天早上都顺着彩绘墙,沿着步道走到生境花园,开启舒心愉悦的一天。

居民志愿者们在虹旭生境花园进行日常维护

虹旭生境花园内设置了多个花箱供居民栽种绿植

虹旭生境花园改造前是一片小区“灰空间”

更深层次的社会效益>>>

与虹旭小区不同,乐颐生境花园所在的协和家园小区,是新泾镇绿八居民区内一处“动迁房+公租房”小区,由于位置毗邻南渔浦,紧贴外环林带,2021年长宁区在此建造了面积超过730平方米的社区生境花园,并划分了四季花园、生境驿站、蝶恋花溪、疗愈花园、自然保育区等五大板块,园内专门建造的生境山房、乡土鸟类科普长廊等,如今都成为居民活动、了解自然科普的重要阵地。

绿八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观锡对乐颐生境花园的“一家一当”如数家珍——127种植物,36种鸟类,30种昆虫,4种哺乳动物,还有红隼、凤头鹰、貉这三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今都成为居民们的“好伙伴”。“白天,生境花园是老人、孩子们休闲游玩的空间;夜晚,这里就是小动物们的乐园,我们的远红外观测设备几乎每晚都能捕捉到来这里休息、觅食的动物。”

乐颐生境花园毗邻南渔浦。  舒抒 摄于2021年8月

相较此前沪上其他小区曾出现貉翻找人类垃圾桶的情况,刘观锡说,协和家园小区一直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整个小区在征询居民意见后,1220余户居民只使用一处垃圾厢房并严格管理,避免了到访生境花园的动物误食人类垃圾的情况。

小区内的生境花园则是小动物们当之无愧的“食堂”和“旅馆”,甚至慢慢当成了自己家。“居民爷叔会把钓来的鱼放到生境花园池塘,到了晚上,刺猬、松鼠、貉都会来吃鱼,摄像头捕捉了很多有趣的画面,我们经常在居民群里分享给大家。”

生境花园利用本土植物还原本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不仅能成为城市修复动植物生态体系的示范,吸引到黄鼬、刺猬、松鼠甚至貉等中小型哺乳动物入住,还能成为各年龄段社区居民休憩散步、科普教学、亲近自然的理想去处。

最近,乐颐生境花园有了“莫奈花园”的画风。

乐颐生境花园

去年12月,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在愚园路一连新增了3处生境花园,分别位于西园大厦、岐山村和万村居民区等老弄堂小区。一条呼之欲出的“愚园路生态绿廊”也呼应了近在咫尺的中山公园,向来往的市民游客传递百年街区的自然之美。

为此,江苏路街道引导各居民区组织居民、园艺爱好者和藏龙卧虎的社区专业人士组成了一支名为“绿境灵”的志愿者团队,日常巡查和维护生境花园内动植物的状况,同时承担起为愚园路上的游客科普生境花园知识、讲述街区历史的职责。

位于岐山村老弄堂里的生境花园

记者采访中,社区干部最大的感触是,有了生境花园,居民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各方对社区自治共治的关注度都有了显著改变。

刘观锡介绍,绿八居民区围绕生境花园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志愿者团队,包括由4位骨干居民志愿者组成的“F4”护绿团队,负责花园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由居民区内来自上海动物园、市农科院、中山公园的退休职工组成的专家志愿者团队,还与上海植物园、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开共建;由社区内的园艺爱好者、楼组长、热心党员等居民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底座”。

居民在“生境山房”开展活动

小朋友们在乐颐生境花园游玩

居民的智慧也在生境花园的形成中不断被激发。协和家园小区内有一处电缆井,位置恰好与生境花园重叠,移位要花数十万元,但留下电缆井如何建造花园?此时,居民中一位有专业背景的能人提出了“本杰士堆”的概念,即利用枯枝朽木搭建人造灌木丛,能适宜昆虫、爬行类、两栖类等各种生物栖息。经过多轮设计方案征询,最后这处位于电缆井上方的本杰士堆上还架了一座桥,平时供小朋友们游玩行走,检修电缆时适当移位即可。

建议专项资金支持和标准制定>>>

去年9月,上海首个位于商圈的生境花园在虹桥南丰城亮相,300平方米的花园内,有枇杷、柿子树、火棘球等近10种乔灌木,绿角珊瑚、醉鱼草、散斑万寿竹、无尽夏绣球等20余种地被植物。令人惊喜的是,半年多来,这处位于闹市区的生境花园已经观察到红胁蓝尾鸲雄鸟、白头鹎、白头翁等十多种小动物出没。

虹桥南丰城生境花园

虹桥南丰城生境花园的“生境保护区”。  舒抒 摄

在虹桥南丰城副总经理江锦虹看来,商场户外空间建造生境花园,能让周边居民和白领通过运动、手作等社群活动以及自然科普讲座、园艺课程等特色活动接触到自然,同时能为周边学校提供校外科普实践地,增强青少年对物种多样性的了解,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长宁区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冒勤介绍,近年来,长宁区在做好生境花园建设的同时,也注重运维管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志愿者管理维护为主,自治活动、林长制度、共建单位、公益组织等共同参与的长效常态运维机制。

供图:长宁区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

对于先一步探索社区生境花园建设的小区来说,这几年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则能为后来者们提供真实、鲜活的参考。

“最近我们发现,乐颐生境花园里出现了‘貉的一家五口’,起初是大貉带着小貉每天深夜十一二点来觅食,早上三四点前很警觉地离开;今年小貉长大了,会自己单独来花园觅食,摄像头还拍到它毛茸茸的身姿。”刘观锡说,居民们一直有个设想,把这些年小区生境花园捕捉到的珍贵动物镜头制作成影片,第一集就是《貉一家的故事》,但苦于资金有限,钱要花在刀刃上。

不久前,绿八居民区的“F4”护绿队的4位居民刚刚自掏腰包,为生境花园一年一度的草木更新自筹了1万多元经费,用于新一年草本植物的播种。无独有偶,在虹旭小区,居民和社区干部也时常自己出钱,为生境花园增添合适的花卉草木。

绿八居民区,居民志愿者开展生境花园日常维护。

乐颐生境花园

采访中,多位社区干部建议,随着上海生境花园数量增加,覆盖的空间类型日趋多样,绿化、环境等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出台行业指导标准,对生境花园的经费支出、绿植补种、日常管理都有标准化的手势,更希望市区各级相关部门能够提供专项资金,用于生境花园的维护和延续,助力生境花园成为上海的生态名片。

2022年11月,上海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有效应对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目标”,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长宁区近年来在生境花园建设的基础上,已经开展全区尺度的生态保护网络系统分析,绘制了《长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图》,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选址。

据悉,今年,长宁还将完成3座社区生境花园建设,涉及2个老旧社区、1个商品房小区,预计“十四五”期间,将完成不少于30个社区层级的生境花园建设,最终通过社区层级的生境花园,将生物多样性功能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城市生物多样保护形态,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位于虹桥南丰城的上海首个商圈生境花园
内文图片:作者拍摄,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新泾镇、城市更新和低碳项目管理中心等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