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要闻 > 时政要闻 > 文章详情
清明几重意
分享至:
 (2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浙江宣传 2024-04-04 22:05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又到一年清明时。处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清明,是美好的自然时间,此时惠风和畅、春和景明,处处有新绿。

同时,清明时节也是一段属于中国人的最独特的人文时间。这一传统节日,又承载了放风筝、踏青插柳、祭祖扫墓等众多习俗,体现着中华民族历来讲求的天地人和谐共生之道。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打开清明时节,更好地理解清明文化的意蕴呢?


丽水松阳大木山茶园 图源:视觉中国

一、在顺天应时中领略节气文化

农谚中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栽树莫要过清明,种上棒槌也发青”之说,虽寥寥几字,却道出顺天应时、适时耕作的道理。清明时节,气温和雨量更加适宜采桑养蚕、植树播种等。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清明作为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时节,孕育丰收的希望。

清明还蕴含着丰富的节气习俗。比如“清明吃了青,走路一身轻”,制作清明团、清明馃是清明独特的时令饮食习俗;“老少踏青,耳聪目明”,踏青让我们亲近自然,领略和享受无限春光,愉悦身心;“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插柳戴柳的习俗,表达着“留春”、永葆青春的美好愿望。

在融汇了上巳节、寒食节等习俗的清明节气习俗中,我们真切感受到,清明节气中蕴含着人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


江南地区传统习俗——清明时节吃青团 图源:新华社

二、在慎终追远中传承祭祀传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中华文化非常注重涵养“报本反始”的感恩之心。通过祭祀礼仪对已亡故的亲人表达追思,传递着中国人的孝道文化和朴素真挚的情感。

《论语》对“孝”是这样解释的:“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因亲人去世而忘记他们,而是永远铭记他们的恩养和功德,这也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核心所在。

清明祭祖扫墓,长辈带着孩子来到墓园,除去杂草、擦拭墓碑、敬献祭品、鞠躬叩头,以此表达缅怀之情、追思之意,孩子则在参与和观礼的过程中,在肃穆的时空场域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清明也是游子返乡、家族团聚的时刻。因缅怀共同的先辈,子孙后代纷纷在这一时节回到家乡,通过共同回忆先辈立下的家风家训,增强血脉认同和情感联系。可以说,清明节的祭祀传统,不仅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个“连根养根”的过程。

三、在缅怀英烈中涵养家国情怀

青山埋忠骨,清明祭英烈。清明节,人们除了感念祖先,也会在这个肃穆庄严的日子里缅怀先烈。

《礼记·祭法第二十三》说:“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那些定国安邦、为保卫民众利益而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人,我们都要致以崇高敬意。

“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每当读到革命先烈裘古怀的这句遗言,都让人心生感动。英雄烈士为民族大义和正义事业而献身,挺起了民族的精神“脊梁”。铭记英烈是我们的责任,崇尚人民英雄是我们的光荣。

清明时节,我们走进烈士陵园,献花行礼、默哀悼念,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人民英雄何以永垂不朽?他们的不朽,也体现在后人的缅怀、追思和感悟之中。


3月26日,清明节前,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单日接待量突破5000人次 图源:“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四、在绿色低碳中树立文明新风

烧纸钱是传统清明祭祀的一个仪节。每到清明时节,很多人会准备祭祀祖先的物品,比如冥币纸钱,用于上坟祭奠焚烧之用。但出于文明祭祀、环境保护等考虑,不久前,某地关于禁止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的通告,引发网友热议。传承千年的清明祭扫习俗,如何契合现代社会的生活理念?

一直以来,一些地区都把清明祭扫称为“上坟烧纸”。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大众的观念在慢慢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烧纸钱冥币或塑料祭品,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且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容易引发火灾。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因祭祀引发火灾的违法案例,此前还曾有火灾导致救火人员牺牲,对环境和社会都造成了危害。

作为表达哀思和生命感通的礼仪活动,祭祀应当在尊重群众情感的基础上,更加契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禁了之”,应从本质上理解相关习俗的文化和心理根源,从而找到恰当的移风易俗之道,在守护公序良俗的基础上传承习俗、表达情感。

近期,民政部、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大力推广敬献鲜花、绿化植树、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如今,一些地方主动创设低碳祭扫方式,如“无烟陵园”“时光信箱”“丝带寄哀思”“云祭扫”等活动,这些都是对践行更加文明的清明祭扫方式的有益探索。

保持表达追思和缅怀的内核不变,文明祭扫、安全祭祀、低碳祭祀,应该成为清明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明祭祀 图源:视觉中国

五、在悲欣交融中感悟生命意义

清明踏青郊游,给人们带来春天新生命诞生的欣喜,而祭扫和缅怀则带有怀旧悼亡的哀愁,可以说,清明是一个欢乐与哀思并存的时节。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生命。因此,清明节还给了人们一个思考生命价值的契机,可以唤醒人们积极向上的生命意识。

清明时节踏青赏春,映入眼帘的有桃花盛开的红、杨柳丝丝的绿、油菜花摇曳的黄,这些都带来万物生生不息的疗愈之感。人们徜徉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之中,感悟“天人合一”的境界,享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尽享生命之美,从而更加珍惜时光、不负韶华。

与此同时,我们在追思祖先亲人的恩泽和圣贤英烈的功德时,也是在学习他们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在传承中超越了生命的有限性,从而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成败、得失,乃至生死。

因此,也可以说,清明节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假日,它承载着中国人关于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教育体验日”。

各位读者: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留言在本文发布的24小时以内得到点赞数最高者,将获赠《话由心生》一套。这个清明节,您怎么度过?来评论区聊一聊吧!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章志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