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春到江南花自开
分享至:
 (20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24-03-17 08:21
摘要:“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在上海地区,应时赏花的习俗可以上溯到宋朝。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进入3月,距离“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已经不远。享受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就到了花朵争相开放的季节。

“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在上海地区,应时赏花的习俗可以上溯到宋朝。尤其是到了农历二月十二日花朝节,又称百花生日、花神节、花节。这一天,城市里的人,都相约出门欣赏春光。一如这个月份,阳光如约而至,带着暖意照拂这座城市。

在民间传统的版本中,花朝节的“十二花神”对应的分别是:一月兰花、二月梅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芍药、六月石榴花、七月荷花、八月紫薇、九月桂花、十月芙蓉、十一月菊花、十二月水仙。但各地也根据当地风俗和本地花卉演绎出不同的版本。今年元宵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猗园结合园内植物特色,给出了自己的“十二花神”版本:一月梅花、二月桃花、三月牡丹、四月海棠、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玉簪、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山茶、十一月兰花、十二月蜡梅。

在上海的这个春天,你最想先去探访的花,又是什么呢?

2024年春,浦江郊野公园。李茂君 摄。

1

《松江府志》云:“花朝,群卉遍系红彩,以祝繁盛。”花朝节这天,赏花、种花、踏青、赏红成为盛事。妇女、小孩用红绢条或红纸条扎贴在花木的枝条上称赏红。晚上放花神灯,主要是制作纤巧的凉伞灯,灯为伞形,或圆形或六角,镂刻人物、花卉、鸟兽,细于茧丝,璎珞流苏极为精妙。用淡笺制作的花神灯则更为精巧。出灯时笙歌齐鸣,儿童们提着彩纸花灯、花篮,击细腰鼓,扮采茶女,且歌且舞。还有坐在“台阁”里的俊秀儿童,装扮各种故事人物,争相竞猜。

旧时,城里人在这天相约到郊外春游踏青。妇女平时犯忌戴白花,花朝日可带白色荠菜花,俗以为可保年内不头痛。家长大多在这天为小孩蓄顶发,为幼女穿耳孔。文人多相约聚会,饮酒赋诗。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樽助赏红。”(《松江风俗志》)

在嘉定,古猗园曾经是上海本地花朝节活动的聚集地之一。1788年,园内花神殿建成,后捐赠给城隍庙作为灵苑,并在殿内供奉花神。嘉定地区的人们这天会食糖糕,谓之“撑腰糕”。钱大昕《练川竹枝词》曰:“花朝二月雨初晴,笑语相将北郭行。折得缃桃刚一朵,小鬟偷压鬓云轻。”描述了赏花者相伴而行、花插云鬓的情景。

既然说到出门赏花,当时的上海地区的人究竟去何处赏花,又赏些什么花呢?

2

龙华寺内外观桃花,肯定是不能错过的一个项目。

有诗曰:“龙华寺畔草萋萋,柳绕江村花映溪。十里桃林红不断,画船常滞画桥西”“红桃花发万千株,春满龙华信不诬”“一色桃花十里红,踏青士女笑春风”“柳绕江村,桃花十里”。

《龙华镇志》显示,龙华桃花的声名鹊起约在清光绪间,时乡人多以植水蜜桃为尚,乐此不疲,龙华寺僧亦于寺西辟有数百亩的桃园,私家花园尤以艺桃为能事,花事盛时,恰值龙华香汛、庙会及沪俗至龙华郊游之期,三者相因,遂使桃花名成。

20世纪20年代末,因工厂发展和开辟机场等缘故,桃林渐稀,花事日衰,日军入侵后,大肆砍伐,致使龙华桃在龙华绝迹。上海解放后,政府为恢复这一有意义的历史景观,并为纪念在龙华殉难的革命烈士(纪念烈士的诗有“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句),在龙华公园重植桃株。桃树现已成林,阳春三月,踏青赏花者络绎不绝,每于花前留影,已成为上海一胜。这样的桃花,不仅仅是美丽可观的,也被赋予更厚重的含义。

在作家孙甘露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千里江山图》里,有以烈士口吻写下的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什么时候你再去龙华吧,三四月间,桃花开时,上报恩塔,替我再看看龙华,看看上海。还有报恩塔东面的那片桃园,看看那些红色、白色和红白混色的花朵……我们见过的,没见过的。听你讲所有的事,我们的过去,这个世界的未来。”

2023年龙华庙会。海沙尔 摄

  3

早在1738年,即清朝乾隆年间,位于今日浦东花木街道的凌家花园就开始以种植花木为业。那里俗称龙王庙,到咸丰年间,龙王庙一带有凌、罗、徐、金、沈5家经营花木,均以种植金桂为主,称为五大桂花园。后增种桃、梅、李、杏、兰、蜡梅、杜鹃、五针松和草本花卉百余种。乾隆年间,宝山彭浦赵家花园也开始花卉生产。

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地区经营花卉的场圃有183家,花卉种植面积1400余亩,另有崇明县种植水仙600余亩。形成4个主要生产区:上海县漕河泾、梅陇一带,以温室生产鲜切花、盆花为主,占上海市场销售量的大部分;宝山县赵家花园一带,以露地生产草本、木本鲜切花和盆花为主;浦东凌家花园一带,以生产木本树花、盆景、地栽秧苗为主;崇明县合兴、堡镇一带生产水仙、球茎花卉。此后,上海经历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不少场圃被毁。到1949年初,上海市花树商业同业公会会员中,有花卉园艺场80户、花农575户,种植面积1000多亩。(《上海通志》)

在那么多花卉中,哪些花最为上海人民喜爱?

其中,嘉定蜡梅、崇明水仙和松江银柳,是最为本土化的上海花卉三宝。

嘉定蜡梅因外冈蜡梅园的钱门古蜡梅而闻名,这株蜡梅栽种历史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时期。20世纪40年代,著名国画家郑午昌曾在这里居住,种梅、品梅、画梅,留下佳话。此后,当地百姓几乎家家种蜡梅。而崇明水仙与福建漳州水仙齐名,以复瓣为主,名品有“玉玲珑”等。在松江城北地区,银柳的种植面积一度超过千亩,还出口东南亚,成为“帮上海赚外汇”的花卉,如今松江银柳的种植技术已经在江苏启东、海门落地生根。

蜡梅。张海峰 摄

2021年,人们在上海的春节花市上购买银柳。董天晔 摄

  4

《上海园林志》里记载了这样一段往事:1929年,上海一度以莲花、月季等数种花卉作为市花的候选对象,是年公布投票结果,在1.7万张有效选票中,未入市花候选名单的棉花竟以4567票居于首位。

1978年以后,市民对推选市花的呼声渐高。1983年4月,由上海市园艺学会、市林学会、市植物学会联合发起,经市园林管理局、市农业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房产局及有关单位园艺专家酝酿,提出桃花、紫藤、迎春、白玉兰、绣球、蜡梅、垂丝海棠、蜀葵、崇明水仙和二月兰等作为候选市花。

同年,在人民公园、中山公园、复兴公园、杨浦公园等11个公园设点,请市民投票评选。据所得10万多张票统计,以白玉兰票数最多,桃花居次。再经专家评议,初定白玉兰为市花。据市园林管理局《关于推荐本市市花的报告》,市政府于1986年9月9日提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1986年10月25日,第八届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决定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

白玉兰,又名玉堂春、应春花,树干可高达8米以上,每年早春2月结蕾,3月下旬开花,花洁如玉,幽香四溢,傲立于寒霜之中,最早传送春的气息。明代沈周有诗曰“点破银花玉雪香”,鲁迅先生也赋诗赞她“寒凝大地发春华”。白玉兰的迎春挺立,象征着一花引放万花发的开拓精神和朝气蓬勃的风貌。

决定白玉兰为上海市市花的当年,同济宾馆改名为白玉兰宾馆。上海的一批奖项从此都以白玉兰为名。1987年,淮海中路上新开的美容院也取名为白玉兰美容院。

1988年,苏浙沪一带最大的“万支白玉兰”基地在市郊前哨农场建成。春来申城时,街头一树一树的白玉兰绽放,如振翅欲飞的白鸽,激荡人们的心怀。

2024年的春天,外高桥地铁站外的白玉兰。沈轶伦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