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科研总体投入年增不到10%,小于高校R&D增速,为何领跑时也要跟跑+并跑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丁奎岭 2024-03-06 15:37
摘要:丁奎岭院士:“跟跑”“并跑”“领跑”,跑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加速度。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是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育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关键交汇点,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级,就能提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加速度。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技创新能级?我建议要在资源投入上“跟跑”,在校企合作上“并跑”,在抢占制高点上“领跑”。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

“跟跑”指的是稳定投入的增长速度要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发挥调结构的“杠杆”作用,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长期以来,中央高校都面临着科研特点和科研投入不匹配的矛盾,即稳定投入的增速跟不上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自基本科研业务费正式实施以来,总体投入呈现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9.87%。然而与此同时,高校R&D的投入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3.44%,远高于基本科研业务费增幅。这说明对于高校科研的稳定投入比例越来越小。

我认为稳定的科研资助是高校科技创新的“压舱石”,是科学家投身科技攻关的“定心丸”。过多的竞争性经费势必会让科研从“以目标为导向”向“以项目为导向”转变,影响有组织科研长期性、系统性的布局,削弱科学家攻关科技难题的精力与定力,不利于形成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成果。因此,建议要进一步加强统筹中央、地方、高校、企业等多元化资源投入,构建一个涵盖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稳定资助体系。

并跑”指的是深化高校与创新型企业的协作融合,发挥强耦合的“双主体”作用,共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进行了顶层设计。2023年中央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意见指出,要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形成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同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和企业应该打开边界,形成“目标共识、人事共通、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的协作机制。

上海交大和华为合作成功研发鸿蒙系统就是一个校企“并跑”的典型范式。因此高校和企业首先要找好切入点,对于目标的共识高度决定了合作的深度。其次,双方突破了人才流动与考核的传统限制,老师不离职也能入职、不在校也能考核,让人才能够以灵活的方式兼顾校内研究与产业落地。另外,双方要各司其职、各展其长,更让高校老师更多地专注于解决科技问题,企业解决工程验证与迭代问题,让老师的想法能够快速落地,缩短创新周期,加大创新效能。最后,高校和企业要有较为成熟且弹性的成果共享机制,在互利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双方的活力。

“领跑”指的是准确把握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重点,发挥指方向的“头雁”作用,引领高校科技创新进程俗话说“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科技创新不能只是蛮干盲干,还要有指挥棒,有方向感,找准、找对需要攻克的制高点。我认为科技制高点的本质就是在某个领域形成竞争壁垒,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比如说,当前外贸“新三样”的锂电池领跑出口,中国锂电池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遥遥领先。通过与行业专家以及头部企业的调研发现,中国锂电池的领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电化学的持续发展,相反在西方国家电化学研究遇冷,国外在该领域的产出成果越来越少。因此,找制高点不仅要盯着全球科技领域的热点、空白点,也要有自己的战略布局与战略定力,坚持走结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贯通“0到1”和“1到100”的创新链,从多个维度抢占科技制高点,切实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因此我们不但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全局观念和前瞻判断力的战略科学家,还要引育更多前沿领域的全球顶尖科学家以及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并形成能够“在驾驶室看清前方道路而不是看尾灯追随”的、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人才梯队,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成为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领跑者”。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说明:上海交大闵行校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