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调研”,为何成为全国两会高频词
分享至:
 (39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杰 2024-03-05 08:02
摘要:两会观察 | “实”字好写,做起来不容易

今年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报道,问了不少人大代表同样一个问题:你的建议从哪来?大家的答案不约而同,大多可以概括为“调研”两字。

一位上海市人大代表,接到患者反映医疗报销方面的问题,和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一同调研后,共同撰写了建议提交给全国人大;另一位代表是专题调研牵头人,和40多位代表一起持续半年多深度调研,跑遍长三角三省一市,交出了一份近2万字的报告;一位参会多年的老代表总结:在调研中发现经济社会发展堵点难点问题,将其转化为建议,推动问题解决,这是人大代表的职责。

两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平台,其本身也是推动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代表委员的各项建议提案,很可能转化为各项落地的政策举措。从这个角度看,正确决策、精准施策,更离不开务实调研。

在4日举行的政协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报告中多次提到调研的重要性。比如,要坚持调研于协商之前,要通过“调研—协商—再调研”把问题研深议透。在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还有“坚持不调研不提提案、重质量不比数量”等表述。

显然,今年的全国两会,“调研”是一个高频词。就自身感受而言,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前所未有的高。这一新现象所折射的,是人们经常谈起的一种作风与精神,那就是“实事求是”。

调研和务实,从来是不可分的。就代表委员们的履职工作来说,无论是各处走访、倾听民意,还是反映问题、促成解决,都讲究一个“实”字。只有了解真问题,真了解问题,才能务求实效,否则,调研只会变成另一种形式主义。

“实”字好写,做起来不容易。就调查研究而言,各种貌合神离、浮于表面、走个过场的情况并不鲜见。看似忙忙碌碌调研了不少地方,查摆了不少问题,实际上却是“无关宏旨”“无关痛痒”,并未触及问题症结,这就不是务实的态度,不仅背离了调研的初衷,助长了形式主义,还浪费了大量资源。

“实”不仅是态度,也是一种方法,从真问题甚至“硬骨头”出发,就是关键一招。就拿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参与的长三角一体化调研来说,代表们发现各地创新产业存在“内卷”问题,其症结恰恰在于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这是一体化进入“深水区”后面临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调研组提出了率先探索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共享机制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议。

当然,真问题也不一定都是大问题,从小处着手,也是一种务实。笔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很多代表委员带来的建议提案,都源自真实个体和基层一线反映的问题,比如青少年心理健康、老年人医疗照护等等,有的看上去并不那么“高大上”,甚至很“琐碎”。其实,这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问题”背后牵涉着“大民生”,是真问题,也是实在的问题。这也说明,倾听真实的声音,问计于民,是让调研走深走实的重要途径。

当然,调研不是为调研而调研,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问题。4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听到,去年大会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已全部审议、办理完毕,有的已经转化为立法项目,还有的转化为了政策措施。我想,这更是一种务实。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