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寒假里他们寻龙之足迹、探龙之精神,开学季探讨怎样做龙的传人|龙年新学期②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24-02-19 11:12
摘要:为文化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编者按】

今天(2月19日),上海约220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迎来春季新学期。有趣的寻龙活动、动手学做非遗、开学思政第一课……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中小学校园,看看龙年新学期,有什么不一样?


龙年开学季,“龘”字的出圈引起了同学们对生僻字的兴趣,也唤起了作为“龙的传人”这一文化记忆。“龙的传人”传承什么?如何让学生们在流行热词之外,理解“龙”的意象内涵?今天的我们,该怎样做“龙的传人”?

学生手工制作龙。

寒假里,同学们寻龙之足迹,探龙之精神。新学期第一天,沪上一些学校的师生共同探讨龙图腾背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龙的血脉】

“北京、保定、南京、上海,今年春节,从魔都到帝都,从遥远古迹到现代都市,回故乡探访亲朋,随心情游览山河,开启了一场充满年味的奇妙寻‘龙’之旅……”开学首日,娄山中学“展龙马精神,做龙的传人”思政第一课上,两位八年级学生刘子今、付汪洋以对话形式,和大家分享了今年春节跨越山海,见到的各种各样的“龙”。

金碧辉煌的九龙壁、“C”位出道的中华第一龙、世界唯一的中华猛龙骨架标本是传统“龙”的代表,戴“新中式”龙头帽、观声光电技术呈现的非遗龙灯、看裸眼3D龙展览,则是我们现在对“年味儿”的追寻……刘子今感到自己“仿佛掉进了一个龙文化主题乐园”,这一比喻引发了许多同学的共鸣。无论是走进博物馆,还是漫步大街小巷,无处不在的龙元素,让小伙伴们深刻感受到龙在所有中华儿女心中的分量,也领略到龙文化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学生展示用彩纸制作的龙。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博大精深的龙文化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有关龙的集体记忆密不可分。“为什么我们选择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思政第一课上,道德与法治老师李丹妮接过两位同学的话题,从传说和考古学中多姿多彩的龙的形态,到今天大国重器不断涌现的创新创造以及“新中式”成为风潮彰显文化自信,感受中华儿女寄于龙的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深邃内涵和崇高精神。“某种程度上,龙的文化意象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从龙的演变中感受到它所代表的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并在新时代不断呈现龙的精神的新演绎,让龙的血脉在一代代中华儿女中不断传承和流淌。”李丹妮说。

【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发现,龙年新学期,各大校园里充满了龙元素。在武宁路小学精彩纷呈的“海派非遗 年味开学”体验活动中,全体学生跟着手艺人学做一条“龙”。长征纸艺、金山农民画、叶榭竹编工艺……学生们一边学非遗,一边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做一件非遗作品,不仅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还有机会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不断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武宁路小学校长孙纳新说。

长宁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事务中心黄之琳老师将带着娄山中学的同学们体验一场“非遗微旅行”——写书法,玩皮影,做香囊,制作古建筑模型,通过“旅行+非遗”的形式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畅游。

学生探访民间手工制作技艺。

寒假里,普陀区的高中生还参与了普陀大学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新学期他们分享社区实践经历。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如何尽己所能让上海的年味更浓?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校区)高一(4)班学生归辰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在“社区活动助理”志愿服务中收集了一些比较能吸人眼球、又方便落地实操的场景设计方案,汇总社区资源和空间特色,协助片区老师打造“网红打卡点”,通过“汉服秀”等方式,科普传统节庆文化,让传统节日“潮”起来,增强社区居民的体验感,营造“网红春节氛围”,吸引了一批热情的社区居民直播打卡、拍照留念。

从体验非遗、传承非遗,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做“龙的传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谱系需要在新时代青少年的实践中不断续写,让更多青少年为文化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栏目主编:徐瑞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