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人民建议 > 文章详情
上海有超过16万视听障碍人群,150余家博物馆如何更包容他们?
分享至:
 (2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符巧巧 2023-12-29 06:31
摘要:完善博物馆“无障碍支持”服务建设。

符巧巧

我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在我和同学们日常参观各类博物馆时发现,特殊人群进入博物馆无法了解所陈列的展品。上海视听障碍人群数量超过16万,有150余家博物馆,但是存在面向该人群的服务缺乏针对性、教育缺乏持续性等问题。

上海各大博物馆已普遍设有轮椅、无障碍卫生间与垂直升降电梯等环境无障碍设施,为行动不便的特殊观展群体提供便利。但是,对于视听障碍群体而言,相应的无障碍观展服务却相对缺失,仅上海博物馆、久事美术馆等少数博物馆推出手语导览视频、盲文导览路线、盲文导览手册以及不定期的教育活动。

对标国际大型博物馆都有针对视听障碍人群提供的全天候手语导览、触摸导览、针对性感统体验分馆等无障碍服务,本市博物馆存在着提供的公共文化供给和服务包容性不够、针对视听障碍群体开展的常态化观展活动缺乏等不足。为此我建议:

完善博物馆“无障碍支持服务建设。博物馆需要营造无障碍的建筑空间。除改进完善无障碍设施外,还应考虑为视听障碍人群增加博物馆内部无障碍通道、路线规划、指引提示、突发情况信息可视化屏幕等设施。同时要创造无障碍的观展体验。加强对视听障碍人群的了解和分析,针对性提供包括《无障碍导览手册》、手语导览视频、盲文介绍信息等无障碍导览服务,开发特殊人群教育项目等定制化专属服务,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同步开发线上云展览、云教育,提高精细化分众服务能力。

另一方面,建议本市博物馆引入社会力量,系统性开发面向视听障碍群体的常态化展览和活动。通过联合残联、青联、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引入专业化团队,共同参与面向特殊群体的展览、活动策划和项目开发,发展可持续、常态化、系统化的教育服务体系,让观展成为特殊人群的日常。同时还可以构建社会动员机制,进一步壮大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队伍,招募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人才参与志愿服务。

在日常,博物馆还应该加强对视听障碍人群的关心关爱。利用特定时间节点(如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助残日等)开展面向社会的主题活动,通过媒体深度宣传,提高社会对于视听障碍群体的关注与了解,吸引更多社会组织、更多年轻人的支持参与。面向特殊学校开放长期绿色合作通道,让特殊支持需要的人能够和普通人一样参观博物馆,引导鼓励特殊人群主动走进博物馆进行自主参观与学习。

(该建议来自市人民建议征集信箱)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毛锦伟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视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