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在“后真相时代”,人类的心灵,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脆弱
分享至:
 (1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叶克飞 2023-12-09 08:08
摘要:“大多数人不去思考或没有能力思考。所谓后真相时代,正是源于人们失去了全面而整体的真实性判断力。”

近日,人工智能应用Pika走红,两位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博士生创办的Pika Labs团队,推出了视频生成模型Pika1.0,引起科技界的热烈讨论,大出风头。

面对现代社会庞大的信息数据网络,“后真相时代”开始成为一个流行词。人们对何为真实的判断开始变得模糊,甚至在信息牢笼中进退失据。

那么,何为真实?真实无法离开的是什么?金观涛在《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中写道,在真实性的领域中,以人为中心的真实性才具备意义,在后真相时代,人们仍然需要相信人文和价值,以之作为思考和行动的指引。

如果没有人文精神,发达带来的可能是灾难

在金观涛看来,20世纪的变革既漫长又短暂。一方面,科学的迅速发展建立起现代人膨胀的自信;另一方面,科学和人文的相互隔绝,使人意识到用科学来寻找主体及意义世界仿佛缘木求鱼。

于是,当元宇宙作为热词常挂在头版头条,当人工智能快速崛起并被应用于商业领域,在娱乐的热潮过后,人们猛然堕入由无知和茫然带来的无限焦虑甚至恐惧之中。人们认为科学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命运,却不明真假,难分好坏。现代性的危机横亘于前,仿佛来历不明的飓风横扫一切。

金观涛在《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中写道:“不仅科学以人为中心,而且整个人文和价值甚至终极关怀都以人为中心。人有选择符号(这里的符号指语言和数学等学科)的自由,并用符号来表达自己和世界。受控实验和拟受控实验的基本结构都是主体给出的,这是主体判断自己和对象真实性的根据。离开主体,外部真实的世界没有意义;同样,如果没有真实的世界,主体亦无意义。真实性哲学中,真实性同时规定了主体及其面对的真实世界。”

《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以下简称《真实与虚拟》)是金观涛“真实性哲学”系列的第二卷,在此前的《消失的真实》中,金观涛探讨了人类的思想困境。在他看来,人类的现实危机总伴随着思想层面的困顿,背后是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混乱和人文精神的衰落。

科学的崛起被视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这是事实。金观涛认为,近代科学是人类历史上的全新路径,任何科学事实一旦被发现,立刻就可以摆脱发现者,迅速实现社会化,继而推动社会发展。但它同时也让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形成了本质差异,即“社会角色的非个人化”现象。传统的匠人文化逐渐消亡,现代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往往会与自己的社会角色完全分开。但这种割裂往往会制造巨大的迷茫,足以让人受困一生。

因为物质文明的发达,也因为基础教育里的哲学和逻辑缺位,许多人有一种迷之自信,常常发出“这个没用那个没用”的判断。在他们看来,哲学没有用,文学没有用,艺术没有用。他们不明白的是,没有繁荣的哲学思辨,没有璀璨的文化,就不可能催生出科学的进步,甚至不可能具备科学发展的基础。人类前行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哲学、文艺与科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没有人文精神,那么物质文明越发达、技术越发达,带来的就越可能是灾难。如果没有逻辑作为支撑,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就会越浮躁,并陷入真假不分的可怜境地,因为没有逻辑的人不可能具备判断力。

科学技术的“客观准确”,真实又似乎不真实

生于1947年的金观涛,有着传奇人生,有人评价他是“一位五十年来都仅将自己视为敌手、毕生都追求自我超越而达致真理的思想家”。他也确实走在了时代的最前端,在《消失的真实》中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在《真实与虚拟》中则探讨人工智能。

《消失的真实》认为人类最深层次的危机是“事实本身的公共性正在瓦解”。“事实不同于价值,其被认为具有客观真实性,这保证了事实的公共性。如果事实失去了公共性,价值公共性将被完全摧毁。一个没有公共事实和共同价值的全球经济共同体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观念在《真实与虚拟》中得到了延伸。人们曾经认为高科技可以解放人类,但眼下事实却是高科技对个人自由造成前所未有的挤压,科技带来的无穷便利并没有让人类精神生活的可能性有所增加,反而引发了更严重的束缚。科学技术的“客观准确”,看似真实,又似乎不真实。

这种模糊需要更细致的界定,金观涛就将真实性的领域区分为个人真实、社会真实和科学真实。科学真实之所以看起来不那么真实,并束缚人类自由,是因为它的扩张并不涉及主体,其基础是受控实验和观察的普遍可重复。例如数学就是普遍可重复受控实验的无限扩张结构的符号表达,所以科学革命总是伴随着数学的大发展。

金观涛构建的真实性框架,实则是主体、控制手段和对象三者间的关系,比如人工智能再怎么发展,也无法取代主体本质和意识。因此,个人真实和社会真实才是主体自由的前提。与此同时,科学真实所依托的各种理论,包括最红火的量子力学,实际上都是基石,其方法和推论可以运用于社会与人文领域。

金观涛继而认为,如果以受控实验的普遍可重复为真实标准,那么虚拟世界就是真实的。它与真实世界的唯一差别是,虚拟世界的时间和空间仍不真实,它无法量度。相比之下,真实世界里的每个对象,都有自己可重复但并不矛盾的时空测量。比如一个水杯,它有生产时间,有放置地点,有挪动、使用和废弃的过程,它的时空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略显晦涩难明的观点,实际上打通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也说明人类的经验体系正在重构,近来红火的元宇宙,正是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合流。

反观人类的心灵,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脆弱

这是未来的趋势,但人类的迷茫则是眼下的必经之路。生活在数据化的信息社会里,许多人无法分辨真实与虚拟,在各种虚拟交流场景中,他们丧失了判断力。同时,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真相就像寻找真感情一样,越来越难。正如金观涛所言:“大多数人不去思考或没有能力思考。所谓后真相时代,正是源于人们失去了全面而整体的真实性判断力。”同时,“今天,我们有繁华的物质文明,但反观人类的心灵,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脆弱、害怕死亡、懦弱和怯于反抗”。

《真实与虚拟》认为,当下的真实性困境,其原因是人对现代科学自主性的丧失。它更将真实性哲学与道德哲学进行关联:“道德作为向善的意志,其存在是因为主体是自由的。如果主体不自由,那么道德毫无意义。真实性哲学发现真实性和主体自由等价,从而可以成为道德哲学的基础。”

更可贵的是,金观涛的研究并没有将科学与人文直接割裂。相反,他认为“今天很多哲学家不敢直面现代科学,而是试图绕过科学,去建立一套价值体系,我认为这是一种逃避”。因为“如果哲学家无法真正理解现代科学理论,就不可能为现代世界建立一个自洽的价值系统,因为价值系统蕴含着认识论,今天任何正确的认识论都离不开理解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

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价值危机固然是伴随着科学的无限扩张而产生,但如果哲学家固守20世纪之前科学与人文二元分离的传统立场,很容易导致新建立的各种价值理论基础被科学进步所颠覆。

至于未来,金观涛提出的方向是这样的:“21世纪应该是告别所有轴心文明哲学的时代,因为在科技挑战面前,本体论哲学已经过时,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划分已经失效,自笛卡尔开始的主客体二分也必须用新的概念取代,真实性哲学只是这种尝试之一。”

在这些改变与尝试中,唯一不可或缺的是自由意志。在金观涛看来,自由意志是一切符号真实性的前提,个人自由是元价值,道德和一切其他价值均由此衍生。

《真实与虚拟:后真相时代的哲学》

金观涛 著

中信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 文字编辑:王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