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上海辟谣平台 > 文章详情
医疗科普短视频鱼龙混杂,四个要点快速甄别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海辟谣平台 2023-11-08 06:33
摘要:快速分辨真假“医生”

“癌症要多吃蛋黄”“一辈子都不用去医院的7条法则”“每天搓一搓,百病去无踪”……在不少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一类自称健康管理、养生诀窍的“专家”“医师”,讲述内容没有科学依据却言之凿凿,甚至胡编乱造制造焦虑,传播错误信息的同时,误导部分求医心切、存在健康焦虑的公众。如何快速分辨真假,识破伪养生、伪科普?上海辟谣平台展开了调查。

过分夸大或绝对化表述多为假

许多提供养生诀窍的账号背后,并非专业医师,而可能仅仅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在一个分享八段锦、易筋经的账号内容,将常见的健身功法描绘成灵丹妙药,如“三个开关睡得好、吃得香”“每天搓一搓,百病去无踪”“饭后消食,转动大拇指”。

在账号“张安【明德文化】”上,认证显示是福建张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却直接发布所谓中医的病案分析、诊断视频,目的是兜售线上线下课程。

许多提供养生诀窍的账号背后,并非专业医师。

一些治疗心理问题的账号注册门槛更低。一个自称应用牛津大学正念认知、减压课程,贩卖情绪认知课程、睡眠体验课程的账号,在无任何学历学位或资质认证,在视频内文自称“牛津大学正念认知课程师资张海敏博士”。

与此同时,该账号疑似孵化了一个小号“张博士团队-说睡眠”,照片显示“觉心正念”一样,是一位叫作“张海敏博士”的男性形象,注册认证称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但浏览视频,却只有一位自称患焦虑症病史的女性,提供所谓的经验分享,并非“张博士”本人。

其讲述内容与心理健康也毫无关系,甚至出现“两个动作看出你的性格”“平时说的话会造就你的命运”“对别人太好不会有好下场”等心灵毒鸡汤,反而加剧公众焦虑情绪。

此类账号通过或借用中医的术语故弄玄虚,或过分夸大或绝对化的表述吸引眼球,在没有诊疗的背景下就给予绝对化的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甚至给予具体的用药指导,对公众产生了严重误导,都是违规的内容。

茶饮、食疗可治病?警惕是带货

在浏览短视频时,一定要注意账号是否是电商作者、是否开通了电商橱窗、社区团购等功能,是否签约MCN机构。不少大V以养生、健康管理为名借此带货,其内容效果和真实性要打个问号。

账号“医者仁心”,显示学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虽无医师资质认证,但拥趸甚广,发布“癌症多吃蛋黄”“国外的玉米不能吃是因为植入了蜘蛛的基因”等荒诞的言论。

账号“大西米君”拥有200多万粉丝,受众多为年轻群体。不难发现,视频中提到的“3个方法!养成不痛经体质!”“一个月养好脾胃”“一条视频解决女人的气血问题”等都指向了其上架的茶饮、药粉等橱窗商品。

不少大V以养生、健康管理为名借此带货,其内容效果和真实性要打个问号。

实际上,我国人社部制定了“公共营养师(2021)”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中国营养学会也设立了注册营养师水平评价制度,包括注册营养师和注册营养技师的考核认证方式。这些都是国家权威认可的资质证书。

而用食物治疗疾病或替代药物本身也并不科学,对于那些没有权威资质认证,发布所谓独家养生秘方的账号,公众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分辨。

官方渠道可验医师“真身”

目前,各大短视频平台已经调整并强化了部分个人医疗健康类账号认证申请的相关规定。公众一般搜索疾病相关的科普内容,出现的都是认证过的账号。不过,平台在认证专业医师的流程中也存在待完善的地方。

上海辟谣平台记者注意到,中医心脑血管医学博士王医生的认证信息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内科某主治医师。但记者查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挂号服务平台,均未查询到该名医生的相关内容介绍。

记者通过官方网站拨打人工客服电话获知,中医内科电话为88001051,记者随后拨通查询是否有该名王医生,但接电的工作人员反复表示“我不认识,不知道这个人”。

实际上,普通公众要想核查短视频医生是否正规,可以在国家卫健委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的官网http://zgcx.nhc.gov.cn:9090/Doctor)

上,输入医生姓名、所在医疗机构名称、所在省份,就能查询到该人员是否是执业医师,以及所在的所有执业机构。

公众可以在国家卫健委医生执业注册信息查询的官网上核查医师执业信息

以上述王医生为例,她确实是中医专业的执业医师,主要执业机构也是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但实际科室是第二中医门诊部,并非中医内科。此外,她还在其他4家机构执业。对于类似情况,平台也应当提高身份信息的准确度。

四个要点快速甄别伪科普

上海一名医疗从业者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医院和医师愿意进驻短视频平台,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时间成本,给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饮食、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在她看来,尽管短视频平台中的医疗健康内容良莠不齐,但其传播方式方法仍值得专业医疗从业者学习。对于公众而言,要想快速辨别伪科普,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用词表达是否严谨。专业医师的表述极少使用绝对性的词语,因为人体是独特的,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办法。对于使用夸大效果或者绝对化用词的内容要警惕是否为伪科普。

2、是否使用个别极端案例。人体是复杂的,每个人的生活作息和体质都不同。专业医师不会通过个别案例、特例推导出普适办法或提供意见建议。

3、是否按体质鉴别。食疗食补是中医养生的常用方法,但是需要按体质鉴别,分门别类提出建议。因此专业医师很少提出绝对化单一的适用所有体质的食疗食补方案。

4、是否存在带货引流。许多短视频内容一开始的讲述确实提供了医学科普知识,但看到最后发现是为了推销产品,那么表述内容就可能存在一定引导或误导。专业医师暂时不被允许直接带货。

栏目主编:任翀 文字编辑:车佳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