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上观对话唐英年:香港与上海的良性竞争,会让双城更加努力
分享至:
 (69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洪俊杰 2023-09-26 06:16
摘要:一定要爱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奉献社会,一定要艰苦朴素。

专访唐英年是在半岛酒店8楼客房内,透过两侧落地窗往外看,一边是褐色的上海大厦,一边是车来车往的外白渡桥,远处则是东方明珠。

唐英年对这片区域非常熟悉,从他祖父唐君远到父亲唐翔千,唐氏家族在近现代上海纺织历史上留下不少印记。此番唐英年从香港来到上海,就是来参加父亲唐翔千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之后再回老家无锡。

听得出,唐英年对父亲的崇敬之情。在他看来,无论是从父亲处接掌庞大的家族企业,还是商而优则仕,担任特区政府局长、司长,到如今出任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父亲教诲始终记在心中,“他告诉我,一定要爱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奉献社会,一定要艰苦朴素”。

我们之间的交流,就从唐翔千先生的投资内地谈起。

图为唐翔千先生。图为唐翔千先生。

谈父亲:所有家书不许用英文写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唐翔千先生被视为“沪港合资第一人”。

唐英年:那是因为1981年改革开放初期,父亲在上海浦东投资成立了上海联合毛纺织有限公司,这是第一家沪港合资企业,它的营业执照编号就是“001”。

图为001号营业执照。图为001号营业执照。

其实,早在1976年,父亲就决定回内地投资兴业。1984年,父亲带领规模庞大的香港工商界代表团访问北京,并受到邓小平先生接见。邓小平先生告诉父亲香港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开放对国家的重要性。父亲把这个重要信息带回香港,由此带动更多香港的企业家来内地投资发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那次会见上,邓小平同志称唐先生是“香港来内地投资的‘001’号”。

唐英年:我想,父亲来内地投资的最大驱动力,是他的爱国精神,这值得我们兄妹四人敬佩和传承。举个小例子,父母在我读高中时候,就把我送到美国读书。当时与家里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书信,父亲要求我,所有家书必须写中文,不接受英文,由此可见他对中国文化的坚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你们兄妹印象中,唐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唐英年:从孩子眼中看去,父亲是个严肃甚至有点严厉的人,即便他从不打我们,但我们也不敢在他面前调皮。他从早到晚总是非常忙碌。到了星期天,父亲偶尔会带我们全家去海滩上走一走,到饭馆里聚一餐。

1976年,那时我还在美国读书,父亲就给我打了通电话,希望我回到香港帮他打理家族企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就按他要求从跑腿员干起。父亲像我的导师,遇到问题向他请教,从他身上学到不少方法和经验。等我逐步成熟后,父亲就能把服装公司交给我独立管理。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怎么评价你的家族与上海的联系?

唐英年:我们家族源头是在无锡,但从祖父唐君远开始,就来到上海生活。祖父是位爱国实业家,在上海开有纺织厂,曾担任过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现在的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就是父亲根据祖父的意愿,于1987年在大同中学设立。

我的父亲唐翔千生在上海,虽然之后长期在香港生活,但他对上海有种情愫,每次回到上海都特别兴奋。举个例子,父亲无论讲广东话、英文还是普通话,都带有无锡口音。在香港很少人能听得懂这种口音。坐计程车时,他都要把地址写给司机,否则香港司机根本听不懂他的无锡广东话。但是他在上海讲无锡话时,很多人都听得懂,因此特别高兴。

父亲对上海的感情不止于此。改革开放初,上海百废待兴,上海工商业界希望成立经济组织来支持建设。根据祖父意愿,父亲把100万元打入公司账户。这家公司就是日后的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爱建公司)。

图为唐英年接受采访。图为唐英年接受采访。

谈从政:收入锐减,但内心财富增加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1997年香港回归后,你逐渐参与特区政府工作。从商界跨入政界,父亲支持你吗?

唐英年:当时董建华先生邀请我加入特区政府。当时父亲快 80 岁了,家族企业由我打理。如果我参加特区政府工作,意味着不能管理家族企业。去还是不去,我征求父亲意见。父亲先问我的想法,我说愿意为特区政府服务。他完全支持我的想法,并重新出山挑起管理家族企业的重担。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2002年,你担任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局长。作为来自商界的政府官员,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唐英年:在我看来,工商界人士不仅懂企业,更懂市场,包括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及潮起潮落的市场周期等。这样的人进入政府服务,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无论在担任工商及科技局局长还是财政司司长期间,我都拓展出一些新的政策。不少政策经过时间考验,被证明是成功的。比如,我们将香港打造成国际资产管理中心,这使香港财政多了1000多亿港币的盈余,对香港财政稳健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也让香港电信业引入竞争机制,因为竞争可以促进市场效益,并让消费者得益。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很多人好奇,该怎样当好特区政府“三把手”财政司司长和“二把手”政务司司长?

唐英年:第一件事,是要让部下了解你,并且愿意追随你。我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情况,特别是他们面临的困难,同时想尽办法帮他们解决困难。一旦这样,他们会口服心服,也愿意和你一起打拼,

第二件事,是让市民满意。其实,香港市民跟上海市民一样,对政府的要求非常高(笑)。这是对我们政府官员的鞭策,市民的要求越高,政府工作就要做得越好。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你任期内,上海与香港的合作有哪些突破?

唐英年:2003年10月,香港与上海建立沪港经贸合作会议机制,通过这个平台沟通交流两地合作情况,讨论重要事项,研究重要工作,这个安排为两地平等互惠双赢创造更多机会。今年是沪港合作机制建立20周年,希望这个平台能发挥更大作用,真正实现两地优势互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你担心两地间竞争大于合作吗?

唐英年:我希望两地合作能不断优化,更上一层楼。香港跟上海应该有一定良性竞争,因为有了良性竞争,大家才会更加奋斗、更加努力。否则的话,大家就会懒惰,会慢慢有种“躺平”的感觉,这个不好。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你之前的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先生曾说,来政府工作后收入锐减。你会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唐英年:我们两个人情况不一样。他是打工的,我是当老板的(笑)。当然,我在政府工作时收入确实锐减,但我内心财富没有减少,反而是在增加。

图为唐英年接受采访。图为唐英年接受采访。

谈文化:促进消费的模式不只有卖包包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很多人发现,过去一些内地游客来香港主要是“买买买”,现在更多人下了西九龙高铁站后,直奔西九文化区。

唐英年:这是一个好变化。消费对香港经济非常重要,但促进消费的模式不只有卖高价包包,因为卖包包的附加值不高。相反,如果我们办一个文化大展,不仅可以吸引全球顶尖艺术家,还能吸引大量境内外游客前来。他们在参展、观展外,会走在香港街道上,试试我们的茶餐厅,逛逛我们的小店。

类似的深度接触不仅能拉动消费,也能让更多人了解香港,对体现香港价值有增无减。这样的互动,同样也会让香港市民更了解内地,开发出适合内地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比如,现在香港商家会把自己内容放到小红书上,赢得更多内地游客关注。

还有一点,文化艺术不会看过一遍就结束了,不是“be there,end there”。游客每次来香港故宫都可以看到新的展品、每次来戏曲中心可以看到新的戏。西九文化区努力做到常看常新,现在来西九的游客中,60%是外地朋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那香港本地人对西九文化区是什么态度?

唐英年:香港人很渴望能够接触世界级的文化艺术设施。西九成了他们的IG点 、打卡点。举个例子,从2023年11月到了2023年初,位于西九的“M+(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差不多有300万观众参观,他们基本都是本地人。

我注意到,参观香港故宫的有很多小学生,参观“M+”的多是学生跟家长一起来。因为故宫的展品容易看懂,而“M+”的当代艺术展品有一定门槛。父母带着两个子女来参观“M+”,子女只有九、十岁。一家人慢慢地看,父母轻声讲解,不是走马看花的样子。

这表明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观众,都非常向往世界级文化艺术产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作为西九龙文化区“掌门”,你认为未来西九还能有哪些提升空间?

唐英年:第一点,我们还是要把中国文化透过西九文化区传承下去,更加发挥好西九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作用,让海外人士更好了解中国文化。第二点,由于我们财政资源比较紧张,我们教育部分做得还不够。这不仅针对孩子们,我发现,不少成年人虽然喜欢艺术,但不知道怎么品鉴。这需要我们进行一些文化教育,让大家更容易进入艺术世界。这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图为唐英年接受采访。图为唐英年接受采访。

图片来源:张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