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奥密克戎毒力如何?郑军华:正确看待,不能“躺平” | 市民防疫新科普
分享至:
 (3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22-12-08 08:01
摘要:希望更多市民对病毒和康复痊愈的阳性感染者有理性的认识,而不是恐慌和歧视。

新冠病毒在变化,疫情防控形势也将面临新任务——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同时,经过长期的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建设与考验,有效诊疗技术、中药等药物治疗、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等诸多有利因素,都在为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条件。

如何在当下正确理性看待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后遗症如何?普通市民当下应该如何继续保护自己?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释疑。

奥密克戎致病力、毒力明显减弱

“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公布的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以及后续出现的BF.7、BQ.1和重组体XBB等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呈明显减弱的趋势。”郑军华说,“以大家最为关心的肺部感染为例,病毒感染人肺细胞(calu-3)的能力是一个参考指标。研究指出,奥密克戎的这一能力明显降低,在细胞内的复制效率比原始株低逾10倍。”在小鼠模型里也发现,小鼠感染奥密克戎后,肺部病毒的含量比原始株低至少100倍。

“可以说,由于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和毒力已经大幅降低,市民们不必过于恐慌。”郑军华说,我国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尤其在全程接种疫苗的保护之下,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明显降低。”

无证据表明感染后有后遗症

自奥密克戎变异株大范围传播后,绝大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或轻症,极少高龄、患有基础疾病者发展为重症。以今年3月上海疫情为例,危重率0.24%、死亡率0.09%。但同时,不少市民担心:感染后会反复多次感染、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郑军华说,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叫‘后遗症’。”郑军华解释,即某种疾病痊愈或主要症状消退后长期遗留症状,“在方舱医院和新冠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患者可能出现味觉嗅觉丧失、关节痛、咳嗽等,但并不是所谓的‘长新冠’。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感染者治愈后基本不再具备传染性,复阳感染者中也几乎不再进行社区病毒传播,市民们无需恐慌。”

他提到,今年4月,上海一位108岁高龄的老人确诊为新冠肺炎,当时出现了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但一个月的治疗后,老人康复出院,健康状况良好。“我们也希望更多市民对病毒和康复痊愈的阳性感染者有理性的认识,而不是恐慌和歧视。营造积极温暖友善的社会氛围,是抗疫近三年来更从容的态度,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众人携手的力量。”

毒力虽减弱,但不能“躺平”

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新十条”措施。郑军华说,有优化、有坚持、更有未雨绸缪,都体现着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深刻内涵意义。“这些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感染者和密接人员的隔离等相关管理,也进一步强化了‘快封快解’、校园防控、群众就医、社会经济正常运转维持等要求,充分体现了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奥密克戎的毒力虽减弱,后遗症也无需过度恐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躺平’,‘新十条’也并不是完全放开不防,而是主动优化。”他提到,上海近期感染者数量较多,“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安全,我们仍需做好‘三件套、五还要’,筑牢防护意识。”

本项目由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策划,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资助。

栏目主编:顾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