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阅读500年名园古猗园
分享至:
 (4)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陶继明 2022-10-26 10:08
摘要:古猗园诞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迄今整500岁。彼时的嘉定是江南文气极盛的地方。

很早就读过了《芥子园画谱》。一日,在古猗园逸野堂小憩。忽地,眼前一闪,这不是活生生的芥子园画谱吗?李流芳先生非在园中不可!一虚一实的纸与墨,黑黑白白,连同他的精气都显映在这个地方。

古猗园诞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迄今整500岁。彼时的嘉定是江南文气极盛的地方,许多著名的文人雅士都集中在这里,经营园林,是他们艺术活动的一个方面。当时嘉定的私家园林多达数十家,南翔也是园林聚集之地,遂令大学者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以大量篇幅饶有兴趣地一一加以考证。

建园之初,无论从格局和规模看,古猗园都算不上名园。园因人名,直至明末,古猗园归属李宜之后,才成为一座著名的江南文人园。

李氏是明代中叶后的江南文化世家。李宜之为翰林李名芳之子、李流芳之侄,他酷爱园林,因号“寓园居士”。他精于诗文戏剧,曾帮助著名诗人、戏剧家吴梅村整理过传奇《秣陵春》,并为之写了《秣陵春序》,文中说艺术应“天匠自成,不见痕迹,如化工之生物者;有芳鲜缛丽,五彩烂然,如画工之绘物者;兼长固奇于独妙矣”,真是高人之见。从美学角度讲,治戏剧与治园林并无二致,大道相通。对艺术有相当造诣的少年天子顺治,在读到李宜之的文章后拍案叫绝,惊喜之余问吴梅村:“寓园居士为何人?”吴梅村说:“是嘉定生员李宜之,已死了。”顺治掩卷长叹不已。这样的治园高手修葺古猗园,自然不同凡响。

古猗园的大放异彩,还得力于李流芳、朱三松。李流芳是书画诗文的全才,爱石成痴,爱竹成癖,性好佳山水,胸有丘壑。《芥子园画谱》中的“山水谱”即是其四十余幅画稿,他更有修建檀园的经验,檀园中一树一石都是他亲手布局,李宜之治园时,自然少不了他的构思。

朱三松是竹刻大家、盆景高手,他爱在荒城古寺、细雨大雪中护笠携壶,啸咏自得,奇人奇才治园必有奇招。古猗园中的树石,都由他具体点缀。李流芳、朱三松、李宜之三位一体,擘画“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结构,把古猗园修成了“谢庭群从最风流,摩喆山庄水竹幽”(姚承绪《吴趋访古录》)的一代名园。

古猗园的美,在于构思的美。我游过无数次的古猗园,对新建的景点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印象最深的仍是逸野堂老景区。古猗园的精华在幽赏亭、逸野堂、五老峰、小云兜、鸢飞鱼跃轩、小松冈、南厅、戏鹅池、浮筠阁、不系舟等十亩之间。这里水天空阔,长廊逶迤,与厅、堂、亭、阁、轩融为一体,如丹青高手构图,刻意追求自然,追求画情诗意。传达出李流芳、朱三松、李宜之无志于仕途、有意于山水的人生态度。

古猗园的垒石理水,也独具神韵。水因山转,山因水活。“绘月”一带的水曲折而显得幽深绵长。“戏鹅池”水聚处显得颇为开阔,产生汪洋之感;垒石则营造平冈小坡,并在山坡上点缀山石,既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效果,又造成了十分深远的感觉。

古猗之美,还在于竹之美。古猗园有“竹类之园”的美称。曾名“猗园”,即得之《诗经·淇奥》中“绿竹猗猗”的诗句。中国的传统文人无一不酷爱竹,“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是他们最理想的境界。李流芳爱竹,《檀园集》中有“美竹千竿,净绿如拭”等充满灵性的文字;李宜之爱竹,他的书房南厅就择于竹枝山下,庭院内也植修竹几竿;朱三松,终身以刻竹为业,自然谙熟竹性。

古猗园的竹品种广,数量多。除了本地的护居竹、慈孝竹、水竹、燕竹外,还有方竹、紫竹、弥陀竹等珍稀品种。据清代文人沈元禄的《古猗园记》一文记载,古猗园内的竹圃有方亭,为“怡翠亭”,临水的竹枝山下有“浮筠阁”,小溪边有“荷风竹露亭”。古猗园的短墙边,假山旁,屋前宅后,常有修竹几竿,或者小片竹圃。

竹使古猗园增加了美感。竹与石相配有如一幅郑板桥的竹石图;丛竹三五,辅之石径形成“竹径通幽”;竹与建筑、小溪相结合,产生了宁静幽美的空间。司空图所著的《诗品》,以雄浑、冲淡、纤秾、沉着等对诗歌进行了二十四类风格归类。园林可否也照此分类?雄浑如避暑山庄,纤秾如留园,沉着如沧浪亭……而古猗园都不像。“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诗品·典雅》),这“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十分贴切,可以表达古猗园的精神和气质——嘉定文人的精神和气质。

于是,再读《芥子园画谱》,似乎在游古猗园。再游古猗园,又似乎在读《芥子园画谱》。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