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总理“三个故事”直指办事生态
分享至:
 (1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15-05-08 15:32
摘要: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确实存在着办事生态环境不佳的情况,主要特征有两点:一是存在许多并不需要的“办事环节”;二是这些“办事环节”是可以通融的。“办事环节”设置了办事障碍,而“可通融”则提供了寻租空间。

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一连讲了三个故事,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他尖锐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

 

李克强总理站在中央政府的高度,看到要“简政放权”,以此为基层办事“松绑”。但如果换一个视角,从规则意识与办事效率上来看,总理的这三个故事,对下面的办事机构来说,和放不放权并没有太大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于“办事生态”。

 

规矩反成办事屏障

 

类似的“故事发源地”很容易将这些故事的发生解释为守规矩讲纪律,“严格按规定办事”。事实上,这几个故事所暴露出的问题与规矩无关。

 

第一个故事,“证明我妈是我妈”。熟悉这个故事的人都很清楚,最终结局是向旅行社交60元就OK了,“你妈就是你妈”了。也就是说,60元一交,“规定”需要证明的东西就不用证明了。

 

第二个故事,参评劳模盖8个章。总理已经讲了结果:省领导“特批”后得以解决。所谓“特批”,当然也就是突破规则,大概是用不着盖8个章了。

 

第三个故事,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的问题。这更清楚,相关法律法规已经成为体系,并已基本健全,只是相关部门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而已。

 

这三个故事所讲述的事实,其实已经告诉了大家,这些故事的发生,不是因为相关部门“讲规则守规矩”,而是相反。许多所谓规矩本就是相关部门自己设置的障碍,事实上就是一面利益屏障,与“规矩无关”。

 

办事“生态环境”不佳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确实存在着办事生态环境不佳的情况,主要特征有两点:一是存在许多并不需要的“办事环节”;二是这些“办事环节”是可以通融的。“办事环节”设置了办事障碍,而“可通融”则提供了寻租空间。

 

当前,一些部门设置了许多并不需要的环节,以总理讲的“证明我妈是我妈”为例,就属于不必要的麻烦。出境旅游,提供了准确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就达到了一旦有需要能及时和家人联系的目的,何必再开证明对双方关系进行证明?这种证明就属于不必要的环节,对工作本身无任何积极意义,反而给双方都造成了更多时间、工作量的无谓消耗。

 

更大的问题在于,这些看似严肃的“规矩”,并非不可通融。许多网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总理所讲故事的真实性:找到熟人或者按另一种“规矩”交了钱,就可以免除相关环节。可以说,“规矩”的存在,不过是为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制造了空间。

 

这种办事生态,已经蔓延为“拖”。一位私营企业主曾谈到他的经历:企业扩建,需要改造电力系统,某供电部门工作人员要求,让他们来“挣劳务费”,会很快通电;后来他与一家公司签订了相关合同,没有和供电部门“合作”(因为“合作”意味着更高的费用),结果拖了几个月都没有通电,供电部门表示“尽快通电”,但“领导还没签”,所以一直通不了。他非常“后悔”,因为和其他公司合作省下的钱,早被不能通电造成的损失抵消了。

 

更需治理办事生态

 

从表面来看,目前遭遇的“证明你妈是你妈”类似的问题,都是简政放权不够,让基层办事部门束缚太多的原因。事实上,类似问题的出现,与简政放权关系不大,很大程度上只是办事生态环境的问题。

 

能够进行通融的规则,不可能是真正的规则,自然也不可能是没有放权的原因。总理因“三个故事”而提简政放权,只是从中央政府的高度,积极为基层松绑的思维。因为从客观上来说,为基层放权,确实能够从客观上为公民办事提供空间。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哪怕中央政府对相关简政放权问题进行了最彻底的清理,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有的部门依然会设置相应的障碍。

 

因此,解读总理所讲的“三个故事”所涉及的问题,重点不在于简政放权(虽然这很重要),而在于对基层办事生态环境的治理。治理好办事生态环境,改变一些政府部门“没好处不办事,有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简政放权带来的便利和改革红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图片来自新华社。本文编辑:洪俊杰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