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个月,物价到底涨了多少
分享至:
 (1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蒙 2020-03-10 12:56
摘要:通常情况下,CPI测算中很少见到的“薯类价格”,环比1月份上涨了16%,是疫情以来环比涨幅最大的一类食品。

2月份全国物价数据今天发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2%。2月份物价继续处于5以上的较高水平,但比1月份回来0.2个百分点。

今年2月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价格走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冲击,当月也是全国各地防控措施最严格的时期。各地交通管制、居民宅家不出,囤积等现象使得食品供需较为紧张,推高物价走势。但因为同样疫情,食品外的商品和服务需求下降,价格走低,使得疫情中整体物价走势与1月份相当。

国家统计局指出,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复工复产、保供稳价等政策措施的实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有涨有降的结构性变化态势。

2月份,全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9%,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4.45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食品价格同样出现两位数涨幅,主要因为春节较早和月末疫情发生的叠加因素;而2月份疫情成为食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

通常情况下,CPI测算中很少见到的“薯类价格”,环比1月份上涨了16%,是疫情以来环比涨幅最大的一类食品。土豆、红薯这类能够较长时间存放的食品,成为不少家庭选择,反映了囤积性消费的特点。国家统计局分析,从需求方面看,受“居家”要求与“避险”心理等因素影响,有的居民出现囤购行为,部分地区出现抢购方便面、肉制品和速冻食品等易储食品现象,甚至波及到其他食品,助推价格上涨。

而在供给端,国家统计局指出,各地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交通运输管控措施,部分地区物流不畅;人力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难以及时满足市场需要。这些特殊时期的客观困难使得2月份食品供给一度受到影响。不过,随着2月下旬以来全国疫情防控形式持续向好,各地物流加快恢复、复工复产加快,以及疫情期间网上销售的持续保障,各类主副食品价格正在回归稳定。2月份,全国鲜菜、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上涨9.5%、4.8%和3.0%,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5.8、0.7和1.5个百分点;全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9.3%,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鸡蛋因供应充足,价格环比下降6.9%,降幅比上月扩大3.2个百分点。

2月份,因疫情防控,部分商业和服务网点停止营业,一些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也受到抑制,供需均有收缩,价格基本稳定,部分项目价格甚至下降。比如,春装上市延缓,服装价格环比下降0.3%;飞机票、理发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8%、2.5%和1.0%。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生产领域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背道而驰”。2月份受季节和疫情因素影响,一些工业企业停工停产,需求减弱,全国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同比由上涨0.1%转为下降0.4%。

正在暴跌的国际油价也对国内相关产业形成一定影响。2月份,国际原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价格大幅度下降,影响国内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环比由涨转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由上月上涨4.3%转为下降11.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由上涨1.8%转为下降4.4%,下游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等行业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从同比看,上述行业价格也都有所下降,降幅在0.4%—10.7%之间,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PPI同比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

进入3月份,国内疫情影响进一步减弱,物价涨幅是否将随之回落?央行2月19日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可能对物价形成扰动,应继续密切监测分析。但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

分析人士认为,疫情主要延后了物价回落拐点的出现。食品价格中,目前全国猪肉供给正在较快上升,蔬菜水果的价格干扰因素逐步消退,后续涨价动力不足。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