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早读 > 文章详情
灯下漫笔@教授的心气儿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晓景 2016-06-24 06:30
摘要:据说,中国已经成了“博士大国”,可是成色呢?用网友的说法,大概只能“呵呵”。成色不高,不就是因为里面掺了些不该有的杂质么?

每到毕业季,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总免不了要感念一下当初那些没有因为眼前这个学生“扶不上墙”而“放水”的教授和导师们。眼下又有两个例子,让这层感念多了点小想法。

一是一篇新闻稿里,某位年轻教授为研究生“开小灶”改论文的细节:“论文用红笔和荧光笔修改”,然后“把学生叫来‘批’得体无完肤”,“几小时后,原本挺括的纸,‘熟透了’”。另一个则是一位教授在微博上吐槽:因为“核心期刊”不肯让执笔的研究生署名,所以他“只能撤稿”。

感念之外有想法,是因为类似的细节自己也都经历过。那种严师在旁“脸红出汗”的感觉,至今想来依然像在昨天。不过,听说这种事情现在不多了,否则怎么会写到新闻稿里,或者变成舆论热点呢?

这种事情显得少见,原因当然多种多样,这几年来我们也听得不少,可能也都有道理。但我总觉得,有些复杂的事情,里面的道理却不见得说不明白。进一步说,有些事情之所以会复杂,常常就是因为我们很少想,这事儿本来应该是怎样的。就拿这两件事情来说,好像有一条挺重要,用那位年轻教授的话,就是“不能把研究生弄砸在我手里”。这个心气儿,说白了就是尽本分。

据说,中国已经成了“博士大国”,可是成色呢?用网友的说法,大概只能“呵呵”。成色不高,不就是因为里面掺了些不该有的杂质么?也有人说,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了“产业”,“产业”者,要考虑的不就是“投入—产出”么?不就是效益效率功利么?研究生两年三年的时间先考“寄托”,再忙着找工作;一些教授导师忙着跑项目、跑经费,成了“老板”;学术期刊因为有了“人情文章”,所以也就下了“格杀令”,不许学生挂作者署名——几层身份叠起来,就把原先挺简单的事情搞得越来越拧巴。我们倒反而忘了,研究生不是就应该做研究的么?导师不是就应该给学生指正路的么?期刊不是就应该论质量不论稿子“出身”的么?

所以,这两件事情里的教授才让我们有点感念,感念那种单纯的、本然的师生关系,感念那种“做什么就要把什么做好”的初心。“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多多少少有点不认真有点“滑”,老成世故却没了那股心气儿呢?当然,既然说到了初心,就不只是师生这一层关系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