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堡镇矫正安帮工作中,常能见到一位心理咨询师忙碌解惑的身影,她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硕士、苏州大学易术心理中心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社会计量与团体心理治疗考核委员会心理剧治疗师吴云。吴云作为堡镇莲净心理工作室驻点专家,运用专业力量,减缓矫正人员日常压力,让矫正人员重塑健康心灵,更好地融入社会。 用温暖搭建希望桥梁 驱散心理阴霾 小丽(化名)是一名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因一时冲动犯罪后到堡镇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因父母离异等家庭环境原因,叛逆期的小丽结交不良朋友,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同龄人相比难以沟通接触。 吴云在对小丽进行心理辅导 吴云了解情况后,每个月对小丽开展心理辅导,真诚交流,帮助她树立自信,让她感受到社会的包容,并让她对司法所和社会产生了信任。同时,吴云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市区找小丽母亲谈心谈话,教她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助推母女两人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信任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矫正,小丽向家人及司法所表达了重返校园的想法,希望能够重新学习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学习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解矫后,小丽多次回司法所表达对吴云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感谢,并送出自己亲手编织的围巾。 用专业搭建信任桥梁 叩开封闭心扉 刚成年的小明(化名)因诈骗罪进入社区矫正,她从小被领养,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成年后,小明在外不务正业,与养父母很少联系,这其中既有对养父母的抵触,又有对养育之恩的愧疚,还常常出现失眠和自杀倾向等情况。 第一次与吴云见面,小明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以无声的沉默应对。面对这种情况,吴云没有放弃,而是定时主动与小明预约面谈,从她的兴趣爱好聊起,慢慢引导她倾诉内心的痛苦。凭借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功底,吴云为小明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调整错误认知,运用正念减压训练改善她的睡眠问题,还鼓励她多参与司法所和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重建社交连接。经过心理辅导几个月后,小明与养父母的交流逐渐增多,脸上也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用共情搭建心灵桥梁 化解内心坚冰 老张(化名)因故意伤人罪入狱,入狱前已与其妻子感情不和,出狱后妻子要与他离婚,孩子也很少见他,生活的不如意让他又产生了冲动的念头。 吴云了解到情况后,没有讲大道理,只是安静地听老张倾诉。诉说中老张一度情绪有些失控,待其心情平复下来后,吴云温和地说:“犯错不是一辈子的标签,失去的也未必不能慢慢找回来。”吴云一方面通过危机干预技巧稳定老张的情绪,帮助他缓解不良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还多次与老张的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帮助改善与其父亲的关系。同时针对老张的离婚事项,司法所积极介入调解,经过多次调解劝说,双方协商成功。如今的老张,已经逐渐摆脱了负面情绪的影响,开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生活。 用坚守搭建护航桥梁 助力回归社会 2020年堡镇打造莲净心理工作室,是崇明区首家社区矫正驻点专家心理工作室。工作室致力于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发展,根据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建立心理矫正档案,对于个别特殊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正方案,定期对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矫正人员的心理压力。通过工作室心理矫正,结合社区矫正工作性质,形成独特心理量表,可以更为科学地了解每个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 作为工作室的驻点专家,吴云从事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工作五年来,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只要服务对象有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吴云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社区矫正相关政策法规,参加心理辅导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五年来,吴云为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心理辅导专题教育十余次,帮助数十名矫正安帮人员重新回归社会。他们中有人成为了社区志愿者,有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还有人成为了家庭的 “顶梁柱”。 吴云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心理辅导师的责任与担当,用心灵的微光,为矫正安帮人员点亮了重生之路,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那些曾经灰暗的角落,让希望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资料:宜居堡镇 编辑:焦倩倩


